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引导学生预习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王超蓉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花板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有效的预习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为新知学习奠定学力基础,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实践中,我们要重视预习方法授予,多形式引导预习,注重预习效果检查评价,让学生有序有效地进行语文预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引导  实践策略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告诉我们课前预习在学习起始阶段的有着重要作用,作为前置学习的预习,不论是安排在新授前还是在课外,都能让学生对新知有感知、理解的收获,都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对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就是培养学生自学习能力的重要实践。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引导学生预习。这不仅对学生有积极作用,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功的保障。预习作为一种入门级的学习,也需要有良好的方法支撑。而我们小学生由于学习机会少,知识不足,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授予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预习的方法。在预习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同时给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由于目标明确和问题有针对性,学生学习进取心和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精力也得到了科学分配,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自读理解课本,正文内容慢读,补充材料快读,围绕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在正确答案下划线,重点词语加着重号,难点、疑点划双线或难点划圈,疑点打“?”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多样化地预习
  假如每一堂课的预习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时间一久,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就渐渐淡化了。因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注意创新预习方法,让预习方式多样化,经常给学生以预习的新方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梅花魂》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②说说梅花的品格?“魂”是什么意思?③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④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⑤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⑥“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⑦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加强预习检查与评价
  没有检查,就没有督促力度。小学生的自制力是很差的,目标意识也不强,这需要我们对其检查,以督促他们进行。而评价又是给他们添置预习动力的良好策略。因此,我们要加强预习的检查与评价。实践中,为了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提高预习质量,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因此,我在布置了预习作业后都要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检查。检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做在预习作业本里上交检查;有的则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来进行,实际上也是教师在检查预习情况。进行预习作业检查后,要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让学生中老师给以的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使预习的效果不断提高。
  总之,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是语文的奠基性决定要求的,也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践行,使之在促进学生有良好自学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刚,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
  [2]陈礼兰,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案的设计[J].家教世界,2012年。
  [3]周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预习[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
  [4]杨永霞,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浅探[J].学周刊,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