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作者】 韩鸿宇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第三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只要我们幼儿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
只要我们幼儿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观察与了解,发现以下原因是造成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本。
1.成人对幼儿态度和评价的随意性。
老师、家长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对幼儿自信心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有的老师和家长习惯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孩子在幼儿园和家中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接受了老师和家长的这种消极暗示,那么孩子容易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体验不到他人的重视和信任。
2.成人对幼儿的过度溺爱、包办代替。
在现代社会的家庭里,大多数幼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长辈样样都舍不得让他们干,总是煞费心思为孩子解决各种困难。这种过度地照顾和过分地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活动能力,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长久这样会造成他们不善于交往,有较强依赖性,遇到困难缺乏耐挫感,并会形成自卑心理。
3.成人对幼儿的过度期望和不尊重。
部分家长盲目要求孩子按成人的轨道成长,对孩子有过分的期望,使孩子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过多的与其他孩子攀比,或在成人面前指责孩子的缺点,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感到成人对他的不尊重,这样会使幼儿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从而引发自卑感。
4.教育要求的整齐划一与横向比较。
很多老师由于受教育观、自身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对全体幼儿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使许多能力弱的幼儿经常不能达到设定的目标,缺乏成功体验而经常体味挫折感,另外有不少成人习惯性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以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这种比较会使幼儿认为自己很多笨,很差,怀疑自我的价值,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二、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1.转变成人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意识。
首先,教师要架起家园互相沟通的桥梁,使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教育,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并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更新家长重知识轻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观念,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基本情况。其次,定期召开家长会,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给他们正确的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再次,还要进行家访,对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共同切磋,制定教育方案。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的认同及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当孩子失败时给予真诚的爱和信任: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之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普遍的需要和自信的源泉,这些会让幼儿感到安全,对周围产生信任。只有真诚的爱和信任才能使幼儿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取得最终的成功。老师、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可信赖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父母的安慰与帮助。幼儿有困难时我们要设法让他明白:我们相信他能克服困难做好每一件事,同时还要热情地帮助他找出问题所在,一起寻求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让他知道挫折和失败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和失败吓倒,从此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2.放手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应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儿童动手动脑能增长知识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首先老师应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其次,设计的活动,应是幼儿易接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对活动的指导应恰如其分,使幼儿积累成功经验。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幼儿知道老师相信他们的能力,确信自己“我能做好”、“我做的很棒”。而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其创造条件获得成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幼儿自信心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能力之上的,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知识和应付的技能、方法,造成他们对一些自然灾害、自然现象感到恐怖,感到不安。如幼儿怕雷电,那是因为他不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此时我们就应该向幼儿讲解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使他懂得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3.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这里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这种环境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4.促进幼儿自我肯定,培养自信心。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的幼儿画画画得好,有的幼儿唱歌唱得好,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好,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老师应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帮助幼儿在某些领域活动中获得成功,使幼儿建立起自信,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5.巧用妙法,培养自信。
a.心理暗示法。当孩子对某件事缺乏信心,有为难情绪时,我们总会对他讲,你能做好这件事,只要用心去做,什么事都能做好。b.独立完成法。有时,我们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如果孩子自己做了,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受到经过自己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乐趣,并且逐步建立和增强独自做事的信心,从而更加乐于自己独立去做事。c.示范法。当有些事情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时,不要责备他们。老师可通过示范,让他们感到这些事情并不难,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敢于尝试。d.让孩子自己选择法。允许孩子做出简单的选择,当没有选择余地的事情出现时,应该坚持正确的要求,只要你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也会对他必须做的事有信心。
只要我们幼儿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自信心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在现代教育中,由于过去只注重智力开发,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代的孩子尤其是中小班的幼儿较胆小、懦弱,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
只要我们幼儿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观察与了解,发现以下原因是造成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本。
1.成人对幼儿态度和评价的随意性。
老师、家长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对幼儿自信心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有的老师和家长习惯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孩子在幼儿园和家中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接受了老师和家长的这种消极暗示,那么孩子容易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体验不到他人的重视和信任。
2.成人对幼儿的过度溺爱、包办代替。
在现代社会的家庭里,大多数幼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长辈样样都舍不得让他们干,总是煞费心思为孩子解决各种困难。这种过度地照顾和过分地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活动能力,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长久这样会造成他们不善于交往,有较强依赖性,遇到困难缺乏耐挫感,并会形成自卑心理。
3.成人对幼儿的过度期望和不尊重。
部分家长盲目要求孩子按成人的轨道成长,对孩子有过分的期望,使孩子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过多的与其他孩子攀比,或在成人面前指责孩子的缺点,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感到成人对他的不尊重,这样会使幼儿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从而引发自卑感。
4.教育要求的整齐划一与横向比较。
很多老师由于受教育观、自身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对全体幼儿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使许多能力弱的幼儿经常不能达到设定的目标,缺乏成功体验而经常体味挫折感,另外有不少成人习惯性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以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这种比较会使幼儿认为自己很多笨,很差,怀疑自我的价值,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二、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1.转变成人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意识。
首先,教师要架起家园互相沟通的桥梁,使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教育,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并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更新家长重知识轻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观念,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基本情况。其次,定期召开家长会,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给他们正确的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再次,还要进行家访,对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共同切磋,制定教育方案。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的认同及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当孩子失败时给予真诚的爱和信任: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之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普遍的需要和自信的源泉,这些会让幼儿感到安全,对周围产生信任。只有真诚的爱和信任才能使幼儿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取得最终的成功。老师、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可信赖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父母的安慰与帮助。幼儿有困难时我们要设法让他明白:我们相信他能克服困难做好每一件事,同时还要热情地帮助他找出问题所在,一起寻求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让他知道挫折和失败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和失败吓倒,从此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2.放手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应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儿童动手动脑能增长知识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首先老师应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其次,设计的活动,应是幼儿易接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对活动的指导应恰如其分,使幼儿积累成功经验。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幼儿知道老师相信他们的能力,确信自己“我能做好”、“我做的很棒”。而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其创造条件获得成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幼儿自信心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能力之上的,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知识和应付的技能、方法,造成他们对一些自然灾害、自然现象感到恐怖,感到不安。如幼儿怕雷电,那是因为他不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此时我们就应该向幼儿讲解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使他懂得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3.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这里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这种环境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4.促进幼儿自我肯定,培养自信心。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的幼儿画画画得好,有的幼儿唱歌唱得好,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好,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老师应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帮助幼儿在某些领域活动中获得成功,使幼儿建立起自信,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5.巧用妙法,培养自信。
a.心理暗示法。当孩子对某件事缺乏信心,有为难情绪时,我们总会对他讲,你能做好这件事,只要用心去做,什么事都能做好。b.独立完成法。有时,我们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如果孩子自己做了,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受到经过自己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乐趣,并且逐步建立和增强独自做事的信心,从而更加乐于自己独立去做事。c.示范法。当有些事情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时,不要责备他们。老师可通过示范,让他们感到这些事情并不难,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敢于尝试。d.让孩子自己选择法。允许孩子做出简单的选择,当没有选择余地的事情出现时,应该坚持正确的要求,只要你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也会对他必须做的事有信心。
只要我们幼儿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自信心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在现代教育中,由于过去只注重智力开发,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代的孩子尤其是中小班的幼儿较胆小、懦弱,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