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陈银华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第一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文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机会,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与探究心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探寻答案。教师要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语文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与乐趣,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教学中我选择故事情节较强,人物较丰富,内容有趣的课文,引导学生演一演。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幽默的课堂气氛,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讨论,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究欲望,加强情感体验。教学中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可使学生感知处在兴奋状态,引起无意注意,激发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一定的条件。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加上我们地处珠三角洲,约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冰天雪地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于是,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播放动画片,化无远为近,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用生动的语言,清晰的画面、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进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小女孩的又饿又冷,她对火炉和烤鹅的渴望,对欢乐的需求,对奶奶的思念。这样,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的感情,小女孩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学生的主体性便得到弘扬,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语文知识无处不在,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也要传授生活中学语文知识。我们学语文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要“有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一切新的、美的事物,周围发生的好人好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网络、新闻、广告、对联和各种自然、社会现象都有观察的必要。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XX啤酒,步步领鲜”、“使用XX牙膏,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便形成了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质疑问难,加强“自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创造之母。在教学中,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教学中来,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例如:我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质疑:“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话音刚落,一名学生就问:“为什么题目用借箭呢?”课题有问题,我穷追不舍,说:“是的,老师也觉得奇怪,文中用借箭,不用骗箭,是否有它的用意呢?”同学们听了,你争我辨,质颖问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拓展延伸,巩固“自主”。拓展延伸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了《穷人》一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穷的高尚品质,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性的训练:桑娜一家人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日子更加艰难了,可是他们一家人却坚强地活下来。他们的日子是怎样度过来的呢?西蒙的两个孩子长大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这正是课程改革力求体现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提供学习的材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活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有的放矢,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学生自主学习也就会多十分活力。希望通过我们多种途径的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己学习的学习习惯。在实践探索中质疑问难,体会自主创造,自主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