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教学探讨

【作者】 杨 强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方坪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离不开历史人物的教学,而评价历史人物又是历史人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评价就是这种教学的重中之重。实践中,我们要把握好尺度,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的观点来评价他们,忌用主观感觉来评价,否则就只能歪曲历史人物。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人物  评价  实践策略
  历史人物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以史为鉴,做会做人的学习平台。但由于受网络和电视剧的影响,很多历史人物形象“走了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而在历史特定平台上,如何帮助学生客观、辩证、科学地评价那些历史人物,就成为我们历史教学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感受。
  一、评价历史人物“三原则”
  (一)坚持历史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他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错误倾向:①用今天的标注去苛求古人,就是对古人的要求过高;②对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估价不足,把古人现代化;③把古人与今人进行简单对比,牵强附会。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提醒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历史背景的重要性,以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为突破口,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教学。
  (二)坚持阶级性原则。历史人物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对他们的教学要进行阶级性质的分析。这就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还要看历史人物服务的对象,为哪个阶级服务。如对封建阶级统治中的人物一律进行否定,对农民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完全肯定。要避免这种错误,教师应向学生讲清两点:①阶级社会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但人的意愿信仰是可以改变的。②相同阶级出身的人可以走完全不同的政治道路。如傅作义将军和他的女儿付冬梅,一个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个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服务的阶级迥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坚持全面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要提倡全面的科学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评价历史人物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要重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等。在相似的历史条件下,地位相近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表现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如,同是封建帝王,杨广气度狭隘,看不起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就连对一些才能突出的诗人也要杀害;李世民则胸怀宽广,善于纳谏和招纳人才。另外,还应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历史人物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并不一致。如秦始皇建立郡县制的主观目的是为了他的统治“永世万代”,但客观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抓住标准,分清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对历史人物,要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刻骨上所起的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作为基本标准来进行教学。只有明确标准,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理论依据指导,正确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教学。历史人物,不外乎正面和反面两种,他们都有着功与过。如果只用功与过或利与害来评价他们,有时正面人物都可以说出反面人物,反面人物亦可以说出正面人物。因此,要分清功与过或利与害,亦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他们,才能既不贬低他们,又不抬高他们。
  每个历史人物都为当时的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建立过功劳。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犯有这样或那样的、或多或少的错误,我们不能只抓住一面不放。又如评价秦始皇时,应该看到他顺应历史的发展,统一了六国后,继而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这是历史上做大的功劳。但同时应看到他统一六国后,贪婪的本性没有改变,为了做万代皇帝,取名“始皇”,从而残酷地压迫、剥削劳动人民。一方面穷奢极欲、贪图享受,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另一方面有严禁新文化的发展,焚书坑儒,大兴文字狱。因此,他成了有名的暴君,在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中,秦朝灭亡了,这是过。公过相评,才是对他的正确评价。
  三、运用唯物史观评价,不得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所谓唯物史观评价,就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历史人物评价。实践中,我们如果对历史人物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就不能客观地评价他们,从而使评价失去公正。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中,不能说我是行业中的领导或是学术带头人,我说了算,我说怎么评价就怎么评价。如果这样说就是个人主义、主观主义了,就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在评价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厘清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也就是说历史发展有他的必然规律,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三)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观点。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人的活动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在强调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时,要让学生明白个人主观意志对历史发展的能动作用,又是甚至起扭转历史航向的作用。
  (四)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总要受到时代的制约,又要受到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只有对他们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才能不拔高或贬低他们,获得客观、公正评价。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就不能正确地评价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分清他们的功与过,站在正确的立场,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评析。在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中,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全方位为进行评价教学,但只要抓住以上几点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教学,就抓住了历史人物的脉络,使他们跃然纸上,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爱憎分明的情感教育,与学生分享成功教学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方月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
  [2]田爱芳,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J].社会科学,2015年。
  [3]赵寿敏,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J].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