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开展好幼儿园混龄区角活动

【作者】 罗 娟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在混龄班区角活动不同于以往混合班教学,这种方式打破了以往所有孩子整天在一起的方式,每个班在自己的活动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某些现象组织小部分幼儿参与,这样即灵活又方便,同时,大小幼儿之间的一点点陌生感也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真实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混龄区角活动;开展
  生活中幼儿渴望与同伴交往,每个孩子都愿意同比他大的孩子玩,哪怕受点委屈,拿自己心爱的玩具去换也愿意。大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大孩子当领导人或组织者,或表现出不耐烦,无论怎样,小孩子都乐于服从,这在与父母交流、与同龄小朋友之间交往中是很少见的,而区角活动本身固有的随意性能使幼儿充分的放松和展现自己。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大中、中小、大小幼儿开展混龄区角活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必要的。下面我谈一些浅显的感受。
  预留矛盾冲突,让大小幼儿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学会谦让和分享。在角色冲突中学会谦让。不会谦让,不愿服从是独生子女现象衍生出的令许多家长都为之困惑的一种现象,物质条件的丰富和几代人养护一孩的现状,培养出了许许多多“小霸王”。同时,现在教育过多的注重幼儿“个性”之养成,在集体生活中,许多幼儿只要求别人“谦让”自己,不会去服从别人,配合别人,这对幼儿团队精神的形成显然是不利的。在大小孩子组成的混龄区角色活动中,幼儿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可以帮助教师有目的观察幼儿,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谦让精神和分享意识。
  在玩具分配中学会分享。家中玩具独有,以及家长的谦让和一味满足,使幼儿的独占意识不断膨胀,表现为不愿与同伴分享玩具,不体谅别人等。大班教师在探索区里投放了许多平面镜、凸透镜等,邀请了部分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一起玩,中班幼儿一进区就捂着自己喜欢的小平面镜,引起大小幼儿的“哄抢”(没有起争端,因为中班幼儿不知道凸透镜更好玩)。大班幼儿开始用凸透镜到处照,照到中班小朋友的眼睛时哈哈大笑,(这引起了中班小朋友的好奇)然后又做聚光实验。后来中班小朋友觉得自己的小镜子不如大哥哥的小“镜子”好玩,转而去硬要。大班幼儿说:“不行,刚才这是你抢剩下的。”中班幼儿说:“你都玩了一会儿了,该我玩了。”(用轮流玩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大班幼儿:“不行就是不行”。争执自然而起,而且很常见,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轮流玩”,“好的玩具大家玩”,做到不争、不抢。
  在多向互动合作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不少幼儿在处理问题时,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最能干,为此,我们在大小孩子区角活动中采用了多种互动方式,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合作伙伴,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例如:在玩搬桌子的游戏中,有大小孩子、老师和家长,幼儿可以自由结伴,方式有大孩与大人、大孩子与大孩子、小孩与小孩、大与小,结果是无论大孩还是小孩与大人合作时,都感到轻松愉快,大孩与小孩组,大孩子的感受是“他太笨了,我得用很很多劲”小孩的感受是:“桌子太重了,搬不动”。一轮游戏下来,孩子可以换合作伙伴,这样每个幼儿因为尝试过不同的合作对象,就有了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要求合作伙伴时,幼儿就会加入自己的判断。在收拾玩具过程中,以大小结合的方式开展分组式比赛活动,因为大孩子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就会积极的带动小孩子快速整理角区,因为时间的限制,大孩子就会容忍小孩子的这种不“规范”行为,还会帮助小孩子做这做那,在这种积极氛围中,小孩子会体验到集体荣誉是多么重要,同时也体会到被照顾的情感,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小孩子会更加努力,以为集体争“光”。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记录,将点子最好、最能干的事迹展示给同组的其他小朋友,让幼儿认识到他人的长处。学会依靠大家,相信集体的力量,增加对他人的信任和依恋。
  混龄班由于幼儿年龄上的差异,导致知识层面、能力及经验等水平的不一,而难于组织,许多教师体会深刻,不愿组织这类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技能。组织混龄活动便是渠道之一,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凡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方法,我们都应该大胆去尝试。当然,组织这样的活动不是随意的把两个班一掺和,而是应该在认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个别幼儿在亲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弱项,有的放矢的组织幼儿参加这样的活动,然后再作仔细观察,重点指导。例如:中班幼儿在玩具分配方面有争、抢的现象,教师可以针对此种现象组织幼儿和大班一起玩搭建游戏或探索游戏,大班幼儿责任心和高超的技能会给中班幼儿以积极的影响,久之,会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好的习惯。
  要保持混龄活动的经常性与持续性。无论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对教育结果的影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组织混龄班活动同样如此。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些强项与弱项,经常性的组织大中、中小、或大小班的混龄活动。有测重的经常组织幼儿玩一些“我的玩具大家玩”、“和我一起做做看”等类似活动。例如,今天大班组织混龄活动的目的是克服幼儿的“独占”意识,下一次即可尝试让幼儿学着和别的小朋友合作等,在连续活动中,逐渐提高教育目标。要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在亲社会行为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们的充分关注。同时家园合作也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在组织活动时,邀请部分家长幕后观察自己孩子在“大小”合作活动中的一些行为表现,然后通过查资料、现场分析等方法,和家长一起找原因、找方法。另外,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意识的带幼儿走出去,参加团队的活动等,有目的地增加幼儿的社交经验,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观察指导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那些交往态度好、会解决问题的现象,及时给予肯定,以发挥这些孩子的表率作用,给其它幼儿一个正确的信号,使这些好现象得以延续和发展。
  现在混龄班区角活动不同于以往混合班教学,这种方式打破了以往所有孩子整天在一起的方式,每个班在自己的活动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某些现象组织小部分幼儿参与,这样即灵活又方便,同时,大小幼儿之间的一点点陌生感也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真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