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中学生德育教育途径初探

【作者】 沈明伟

【机构】 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时代和国家的需要,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需要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的正面影响,用好说服教育,形象感染,品德评价,实际训练各种手段和方法,其中学校教育显得极为重要,选择利用好学校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德才兼备 思想品德 三大环境 育人手段 中学生 新时期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乃至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影响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受教育的手段及其方法,也就是说服教育、形象感染、品德评价、实际训练等。因此,搞好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时代特点,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三大环境的正面影响,用好说服教育和形象感染、品德评价、实际训练等方法。
  一、充分利用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古往今来的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提过社会环境对个人思想品行的影响,也有许多典故的故事,如:我国古代有孟母为教子而三迁住所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及《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论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提出:“环境改造人,人改造环境。”的论点。如果一个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处的环境代表社会先进的发展方向,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那么个人将从这些积极因素中汲取营养,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反之则相反。
  二、充分发挥好家庭的熏陶教育
  家庭环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孩子成长影响时间最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言谈举止会对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感染和影响。家长要努力构建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奋努力,和谐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发挥好家庭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让孩子受到启蒙和熏陶。同时带领孩子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受到体验和锻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
  三、选择利用好学校的关键作用
  相对于其他环境,学校环境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会对个人的道德品质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进行一系列评价。德育教育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因此学校的文化氛围、德育课程及教师、班主任的道德素养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认为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以浓厚的校园文化熏陶人、培养人、激励人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广泛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高中学生经过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质,学生品质在高中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成型。因此,中学要结合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强、思想活跃、知识面广、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相对较差的实际和特点,结合国家的要求、结合时代的特点创建积极向上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能育人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师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建造“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发展目标的雕塑、石头文化、文化长廊、文化墙、楼道文化”的人文景观,绿化等的自然景观教育人;建设制度文化规范人。“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建设完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完善的制度下师生按学校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从事学习生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健康的成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人。学校需要开展各种蕴含着德育价值观的活动。总之,在浓厚的文化熏陶下、影响和感染下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充分发挥好任课教师、班主任的作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不道德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使学生择其善者,改善品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还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崇高的人格、综合的能力、文明的言行影响学生,更要在教书中及时利用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抓住有利时机渗透德育的内容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好教师的育人作用。发挥好班主任的作用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关键。一方面班主任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博爱、客观、公平公正的态度看待每个学生,关心帮助每个学生,用各种方法激励每个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还要开展好社会化活动和各具特色的班级活动,如:评选学习之星、特长之星、主题班会;替社会、学校、班级、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发挥好班主任对学生品行形成的主要作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总之,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学校环境的培育,只有发挥好以上三种良好环境影响的作用,用好说服教育、形象感染、品质评价、实际训练等教育作用,中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焦瑶光.《教育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2]宗亚萍.《基础教育研究》[J].2004(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