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措开启计算机教学
【作者】 刘 辉
【机构】 四川省华蓥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课堂变生动。计算机教学同样如此。因为,只有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讲述了趣味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职业中专计算机 教学方法 多措 开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操作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职业中专学校,为满足信息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成才为目的”的理念下,相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从现今计算机教学来看,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特别是教学方法单一,模式简单,“教师讲方法,学生跟着做”的套路长期贯之,使得学生仅有的兴趣也慢慢消失殆尽。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我们必须应该沉下心来思考的问题。实践中,我们不防从创新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尽可能地使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走上一条更加专业化的道路,为社会和职场培养出更受欢迎的人才来。
一、实施趣味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到:“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知道,兴趣是催发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所以,重在激趣的趣味教学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因此,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都应该是激发兴趣而不是直奔主题。在如今信息化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对计算机应该说是很有兴趣的,其原因在于可借助其看电影、打游戏、聊天,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原理、实践操作是不感兴趣的,又特别是职业中专学生,他们大多知识基础差,没体验到学习快乐,对课堂学习有些厌倦的情境下,他们更无法表现出热情来。所以,我们不能再用传统套路,要创新方法,通过新、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趣从中来,从而提高计算机学习兴趣。例如,对于难学的编程课,如果我们仍采用“先讲后仿”的方法进行,那学生必被抽象、逻辑、枯燥的编程“折腾”得“有人无趣”了。而实践中,我就采用了趣味教学法,注重了学习过程的趣味设计:课前我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其目的是想尽可能使所授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辅导学生多上机对自己所编的程序进行调试。而且,对于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我定期开展技能竞赛,并设定奖项,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经常举行知识问答和抢答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大大调动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概念就是把整个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由若干个项目教学项目组成,在教师引领导向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将教学项目交给学生学习小组。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法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现有学力和自愿选择,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学习项目。这样中职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最终掌握老师所布置的所有学习任务。比如以在Word中《制作名片》为例,当时我设计了两个层次难度的项目。第一层次项目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根据提供的名片样张完成名片的制作;第二个层次项目面向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在完成名片制作之后,将其设计的更加逼真、美观。在项目教学法中,我们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加入情感教学,以充分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在每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降低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有效性,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同时,也真正地把职业教育的特点融入到了计算机教学中。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方法,也是新课标明确指出的一种方法。而且,运用这种方法还能培养学生“任务”意识,有利促进学生将来就业的岗位责任感的形成。因此,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施教,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向应用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个性,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都想尽快完成,促使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分析任务要求,最终使任务获得圆满完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地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地主动吸收。
四、采取分层教学法
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实践。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然要以针对性为前提。“齐步走”的班级授课制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教育,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职中学生基础差异太多,学习潜力各不相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合格教育,学生既然进入了我们的学校,我们就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要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三年的职业学习,德、智、体、美都能基本达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拟订相关的教学方案。在上课提问时,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可提问简单点的问题,这样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感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就提问有难度的问题,这样也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吃饱,吃好。
总之,计算机教学需要多措进行,不能老是你讲我受,你操作我跟着的教学模式。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新颖丰富的教学策略,才能让该课堂生动有趣味,才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才能扬起学习信心。又特别是我们正处于改革浪尖中,必须创新教学策略,再也不能再沿袭套路出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启课堂教学新局面,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李玉生,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
[2]郑青梅,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3年。
[3]王贵林,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方法创新浅析[J].新课程,2015年。
关键词:职业中专计算机 教学方法 多措 开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操作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职业中专学校,为满足信息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成才为目的”的理念下,相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从现今计算机教学来看,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特别是教学方法单一,模式简单,“教师讲方法,学生跟着做”的套路长期贯之,使得学生仅有的兴趣也慢慢消失殆尽。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我们必须应该沉下心来思考的问题。实践中,我们不防从创新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尽可能地使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走上一条更加专业化的道路,为社会和职场培养出更受欢迎的人才来。
一、实施趣味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到:“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知道,兴趣是催发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所以,重在激趣的趣味教学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因此,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都应该是激发兴趣而不是直奔主题。在如今信息化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对计算机应该说是很有兴趣的,其原因在于可借助其看电影、打游戏、聊天,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原理、实践操作是不感兴趣的,又特别是职业中专学生,他们大多知识基础差,没体验到学习快乐,对课堂学习有些厌倦的情境下,他们更无法表现出热情来。所以,我们不能再用传统套路,要创新方法,通过新、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趣从中来,从而提高计算机学习兴趣。例如,对于难学的编程课,如果我们仍采用“先讲后仿”的方法进行,那学生必被抽象、逻辑、枯燥的编程“折腾”得“有人无趣”了。而实践中,我就采用了趣味教学法,注重了学习过程的趣味设计:课前我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其目的是想尽可能使所授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辅导学生多上机对自己所编的程序进行调试。而且,对于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我定期开展技能竞赛,并设定奖项,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经常举行知识问答和抢答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大大调动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概念就是把整个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由若干个项目教学项目组成,在教师引领导向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将教学项目交给学生学习小组。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法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现有学力和自愿选择,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学习项目。这样中职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最终掌握老师所布置的所有学习任务。比如以在Word中《制作名片》为例,当时我设计了两个层次难度的项目。第一层次项目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根据提供的名片样张完成名片的制作;第二个层次项目面向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在完成名片制作之后,将其设计的更加逼真、美观。在项目教学法中,我们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加入情感教学,以充分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在每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降低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有效性,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同时,也真正地把职业教育的特点融入到了计算机教学中。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方法,也是新课标明确指出的一种方法。而且,运用这种方法还能培养学生“任务”意识,有利促进学生将来就业的岗位责任感的形成。因此,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施教,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向应用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个性,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都想尽快完成,促使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分析任务要求,最终使任务获得圆满完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地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地主动吸收。
四、采取分层教学法
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实践。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然要以针对性为前提。“齐步走”的班级授课制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教育,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职中学生基础差异太多,学习潜力各不相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合格教育,学生既然进入了我们的学校,我们就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要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三年的职业学习,德、智、体、美都能基本达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拟订相关的教学方案。在上课提问时,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可提问简单点的问题,这样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感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就提问有难度的问题,这样也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吃饱,吃好。
总之,计算机教学需要多措进行,不能老是你讲我受,你操作我跟着的教学模式。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新颖丰富的教学策略,才能让该课堂生动有趣味,才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才能扬起学习信心。又特别是我们正处于改革浪尖中,必须创新教学策略,再也不能再沿袭套路出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启课堂教学新局面,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李玉生,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
[2]郑青梅,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3年。
[3]王贵林,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方法创新浅析[J].新课程,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