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左手·右手——小学生手指上的数学游戏设计与应用
【作者】 苗利君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手指不仅能帮助我们生活,还能帮助我们学习,学习时,更能帮助我们学习数学。人的手指有长有短,位置固定,排列有序。小学数学有些量也存在大小关系,也要讲排列与逻辑顺序。通过小学生手指上的数学游戏,我们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直观,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目的。
我们把小学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分为左右手,左手——加减法;右手——乘除法。
一、设计
我们选择几个学习容易出错的数学问题,通过游戏规程操作和数学思想解析,帮助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解答。
(一)游戏操作规程
1.加、减法各部分的关
系(左手法则)。
如右图,用“我爱你”的
方法伸开左手,手背朝向自
己,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其
余三指自然分开伸直,按从
左往右的顺序,小手指和食
指代表两个“加数”、大拇指则代表它们的“和”。
我们通过上面的手指游戏,可以形象直观的得出加法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如左图,伸出左手,将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另外三指自然分开,我们称之为“我爱你”手指法。大拇指代表“被减数”、食指代表“减数”、小手指则表示它们的“差”。根据手指的大小能得出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2.加、减法的关系(左手法则)。如下图,用“我爱你”的手势,当手背朝向自己时,为加法各部分的关系;将手翻一面时,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左手大拇指既可代表加法里的“和”,又可表示减法里的“被减数”,而左手的食指和小手指,分别代表加法里的两个加数及减法里的减数和差。
3.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右手法则)。如下图,用“非常6+1”的方法伸开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其余三指自然分开伸直,小手指和食指代表两个“因数”或“商”与“除数”、大拇指则代表“积”或“被除数”。
4.想一想,两数间的大小和倍数关系怎么表示?
(二)数学思想解析
思想决定方法,方法促进效果。“小学生手指上的数学游戏”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体现和运用。
1.分类思想的体现和归纳法的运用。数学四则运算,归纳分类为加减、乘除两级运算,分别用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来表示,这正是分类思想的体现和归纳法的运用。分类思想就是把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归纳思想是指在研究一般性问题之前,先研究简单的、个别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小学生手指上的数学游戏”正体现和运用了分类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借助手指图形游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的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又称模型思想。
二、运用
我们可以将上面的“小学生手指上的数学游戏”运用于解决下面一些数学问题。
1.将“67+32=99”改成一个减法算式为( ),把“1000-769=231”改写成一个加法算式为( )。
2.( )+123=789,( )-0=222,605-( )=506,258+( )=369。
3.互换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写出对应的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算式里写出对应的加法各部分名称)。
5.在“因数×5=积”中,“积”是“因数”的( )倍。
6.请根据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总之,我们力求把小学数学中的部分常见的量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等外显于人的手指上,通过手指上的数学游戏,便于小学生记忆和再现,更便于小学生理解这些量的本质特征、内存联系,并让小学生掌握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
正如小学生喜欢的歌曲《青春修炼手册》所唱: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这首歌给你快乐,你有没有爱上我——《小学生手指上的数学游戏》(1587).
我们把小学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分为左右手,左手——加减法;右手——乘除法。
一、设计
我们选择几个学习容易出错的数学问题,通过游戏规程操作和数学思想解析,帮助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解答。
(一)游戏操作规程
1.加、减法各部分的关
系(左手法则)。
如右图,用“我爱你”的
方法伸开左手,手背朝向自
己,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其
余三指自然分开伸直,按从
左往右的顺序,小手指和食
指代表两个“加数”、大拇指则代表它们的“和”。
我们通过上面的手指游戏,可以形象直观的得出加法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如左图,伸出左手,将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另外三指自然分开,我们称之为“我爱你”手指法。大拇指代表“被减数”、食指代表“减数”、小手指则表示它们的“差”。根据手指的大小能得出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2.加、减法的关系(左手法则)。如下图,用“我爱你”的手势,当手背朝向自己时,为加法各部分的关系;将手翻一面时,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左手大拇指既可代表加法里的“和”,又可表示减法里的“被减数”,而左手的食指和小手指,分别代表加法里的两个加数及减法里的减数和差。
3.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右手法则)。如下图,用“非常6+1”的方法伸开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其余三指自然分开伸直,小手指和食指代表两个“因数”或“商”与“除数”、大拇指则代表“积”或“被除数”。
4.想一想,两数间的大小和倍数关系怎么表示?
(二)数学思想解析
思想决定方法,方法促进效果。“小学生手指上的数学游戏”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体现和运用。
1.分类思想的体现和归纳法的运用。数学四则运算,归纳分类为加减、乘除两级运算,分别用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来表示,这正是分类思想的体现和归纳法的运用。分类思想就是把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归纳思想是指在研究一般性问题之前,先研究简单的、个别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小学生手指上的数学游戏”正体现和运用了分类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借助手指图形游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的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又称模型思想。
二、运用
我们可以将上面的“小学生手指上的数学游戏”运用于解决下面一些数学问题。
1.将“67+32=99”改成一个减法算式为( ),把“1000-769=231”改写成一个加法算式为( )。
2.( )+123=789,( )-0=222,605-( )=506,258+( )=369。
3.互换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写出对应的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算式里写出对应的加法各部分名称)。
5.在“因数×5=积”中,“积”是“因数”的( )倍。
6.请根据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总之,我们力求把小学数学中的部分常见的量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等外显于人的手指上,通过手指上的数学游戏,便于小学生记忆和再现,更便于小学生理解这些量的本质特征、内存联系,并让小学生掌握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
正如小学生喜欢的歌曲《青春修炼手册》所唱: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这首歌给你快乐,你有没有爱上我——《小学生手指上的数学游戏》(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