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应用题解析探讨
【作者】 辜桂容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中区茅桥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解决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小学应用题是发展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学思维,有效推进小学四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行为,处于小学中段期间的小学生,其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地位处于核心位置。本文希望能够关注小学数学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尽到每一位小学教师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的实践过程中,数学应用题是学困生学习过程中最为头疼的难题,由于应用题所需要的数学综合能力较强,不仅有赖于智力因素,而且有赖于技巧,因此,在应用题掌握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障碍,思维障碍,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恐惧感和心理障碍。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四年级数学培养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新课标改革的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学困生的概念
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学习过程中,由于应用题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思辨能力,因此可能会给学困生带来很大的学习障碍,我国的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是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的学生,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可能是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思辨能力上有所欠缺,是自身的学习成绩不能达到,一般的学习水平,因此需要额外的督导和辅导,必要时采取补课等措施,进行辅助教育。
二、我国小学四年级学困生教学现状
教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学困生在解决数学题,尤其是应用题时,其认知水平往往低于其他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困生可能不能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找不到其中的主次关系,不明白问题的原意。又或者不能区分数量关系和学习情境,缺乏适当的解题步骤和对于解题规范的掌握。
(一)学习策略毫无章法
学习策略是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对于学困生的学习干预过程中,应当掌握如何提升学困生的平均学习能力。目前我国的学困生在情景中进行交流,互动较少,新课标的推行,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转变,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发掘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能力和潜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有可能在这种,情景交融的互动之中,体现的非常僵化,不能及时将不懂的问题反映出来是问题越积累越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解答应用题时没有整体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应用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日常知识生活和应用题题目之间的转化和积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问题的全局观念和意识,不会使用整体法来化解应用难题,因此会在理解应用题的逻辑方面出现混乱,这题目给的条件较多时,往往不能理解。
三、突破应用题解题障碍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兴趣是激励人积极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学困生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某个环节跟不上数学学习的进程,可能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胆怯,从而不能有效的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消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和诙谐生动的教育方法,结合生活情境,对于应用题解答进行有效的讲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引发其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小数的意义的教学过程中,试举案例如下:
让学生汇报调查长度单位并通过切分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之后,屏幕上出示米尺,学会一位小数的教学。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每份是几分之几米?
生:每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
师:1/10米,如何用小数来表示,该怎样表示?有什么理由?
生:可以写为0.1米。因为1角是1元的1/10,写为0.1元。1/10米是1分米同样的道理写为0.1米。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1 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
师: 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电脑课件出示米尺,用红色显示: 1/10米=0.1米。)
(二)加强应用题解题思路训练
数学是需要技巧的应用学科,数学应用题的解答,需要配合相应的公式,因此,在应用题条件和应用题本身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解题技巧上,教师应当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下手的切入点。只有掌握好应用题中解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注重对于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和培养,加强对于应用题解答技巧的训练,才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游刃有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节垂直与平行的教学过程中,试举案例如下:
导入:通过前两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录像,请你从中找一找,那里有直线?(看录象)
师:同学们找了很多,看来直线与我们的生活真是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它是什么样子的?
结束语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补差”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只有使学困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宁微. 元认知和学习动机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闹曼.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应用题解题方法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3:164.
[3]王成营. 数学符号意义及其获得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沈璐.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的实践过程中,数学应用题是学困生学习过程中最为头疼的难题,由于应用题所需要的数学综合能力较强,不仅有赖于智力因素,而且有赖于技巧,因此,在应用题掌握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障碍,思维障碍,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恐惧感和心理障碍。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四年级数学培养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新课标改革的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学困生的概念
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学习过程中,由于应用题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思辨能力,因此可能会给学困生带来很大的学习障碍,我国的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是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的学生,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可能是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思辨能力上有所欠缺,是自身的学习成绩不能达到,一般的学习水平,因此需要额外的督导和辅导,必要时采取补课等措施,进行辅助教育。
二、我国小学四年级学困生教学现状
教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学困生在解决数学题,尤其是应用题时,其认知水平往往低于其他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困生可能不能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找不到其中的主次关系,不明白问题的原意。又或者不能区分数量关系和学习情境,缺乏适当的解题步骤和对于解题规范的掌握。
(一)学习策略毫无章法
学习策略是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对于学困生的学习干预过程中,应当掌握如何提升学困生的平均学习能力。目前我国的学困生在情景中进行交流,互动较少,新课标的推行,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转变,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发掘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能力和潜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有可能在这种,情景交融的互动之中,体现的非常僵化,不能及时将不懂的问题反映出来是问题越积累越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解答应用题时没有整体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应用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日常知识生活和应用题题目之间的转化和积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问题的全局观念和意识,不会使用整体法来化解应用难题,因此会在理解应用题的逻辑方面出现混乱,这题目给的条件较多时,往往不能理解。
三、突破应用题解题障碍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兴趣是激励人积极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学困生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某个环节跟不上数学学习的进程,可能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胆怯,从而不能有效的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消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和诙谐生动的教育方法,结合生活情境,对于应用题解答进行有效的讲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引发其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小数的意义的教学过程中,试举案例如下:
让学生汇报调查长度单位并通过切分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之后,屏幕上出示米尺,学会一位小数的教学。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每份是几分之几米?
生:每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
师:1/10米,如何用小数来表示,该怎样表示?有什么理由?
生:可以写为0.1米。因为1角是1元的1/10,写为0.1元。1/10米是1分米同样的道理写为0.1米。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1 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
师: 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电脑课件出示米尺,用红色显示: 1/10米=0.1米。)
(二)加强应用题解题思路训练
数学是需要技巧的应用学科,数学应用题的解答,需要配合相应的公式,因此,在应用题条件和应用题本身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解题技巧上,教师应当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下手的切入点。只有掌握好应用题中解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注重对于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和培养,加强对于应用题解答技巧的训练,才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游刃有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节垂直与平行的教学过程中,试举案例如下:
导入:通过前两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录像,请你从中找一找,那里有直线?(看录象)
师:同学们找了很多,看来直线与我们的生活真是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它是什么样子的?
结束语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补差”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只有使学困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宁微. 元认知和学习动机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闹曼.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应用题解题方法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3:164.
[3]王成营. 数学符号意义及其获得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沈璐.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