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 杨群辉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明德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忽视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然而仍然存在的部分朗读教学却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了徒有其表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加长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时间,更需要明确对朗读教学的要求,加强对朗读教学的技术指导,明确朗读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目的。本文就现阶段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改;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面对新的改革教学要求,以及有限的课堂时间,很多都忽视了朗读,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听、说、写的培养上,这样就会大大限制了学生朗读的水平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忽视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然而仍然存在的部分朗读教学却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了徒有其表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加长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时间,更需要明确对朗读教学的要求,加强对朗读教学的技术指导,明确朗读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目的。本文就现阶段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在小学阶段的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配的朗读时间过少
  对于小学语文的朗读新课改并没有提出量化的考核,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就会缩减朗读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对字、词、句以及整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上。即使在课堂上进行朗读也只是让朗读水平比较好的学生进行阅读,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展示,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从而也就降低了学生朗读水平,也不能发挥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对朗读的要求不清晰
  新课改更加注重朗读教学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要强调朗读对于这个语文教学的水平的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朗读的要求并不明确,一般情况下教师将朗读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进行课文的串讲,比如当要对某一段进行重点讲解的时候让学生对这段课文进行朗读,或者是为了解答某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能够找到相应的答案。这样的朗读带有提前的教学目的,不能够让学生充满感情的进行,这就导致不能完全实现朗读的目的。
  (三)老师的指导深度不够
  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感情的并且有技巧的进行朗读,这样才能深入课文的意境中,同时也能体会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能够更好地学习课文的思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要求学生进行泛读,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这就大大降低了朗读的作用。
  (四)朗读教学流于形式
  据调查了解,目前的朗读教学在朗读时间、过程要求、技巧指导等方面都存在落实不到位、成效得不到保证的问题。有些学生虽然看起来都很认真,其实只是简单的读书认字,缺乏感知文字传情达意功能的理解,从而对优美的文字,小学生还只停留在会读音、机械理解词语含义的层面,失去了与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在更深层次上的精神领悟,而这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启蒙教育则至关重要。
  二、针对小学语文教改朗读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分配学生的时间进行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的朗读时间,学生很难自己领会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要合理分配时间,从而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整个课文。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纪不同以及学生自身情况、课文难易程度来合理安排相应的朗读时间。在进行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技巧以及情感方面的指导,从而提升朗读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明确朗读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新课改对朗读教学的要求,通过朗读来正确的把握课文的情感和思想。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技巧和感情的指导,可以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讲解,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有目的性,不会盲目朗读,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对于朗读来说并不是说一遍就可以的,要多读、熟读,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营造朗读的氛围。
  都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在朗读训练中也是要值得关注的,有了兴趣才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的行动。老师可以采用激将法。例如在学习古诗时,老师说:“我读了很长时间但是读的不好,谁敢跟我比赛,看谁比我读得好?”这么一问就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纷纷的来挑战老师,一下子班里的气氛就活跃了。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求胜的心,也就有了兴趣。
  (四)教师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首先,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布置一些朗读类的作业,例如老师可以规定学生要预习一篇课文,要每天朗读几篇诗词,并且能够写出对这个文章的一些感触,规定每天进行检查,这样的形式可以督促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朗读的考试,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检测,并给予小的奖励。再次,也可以实行课堂评价方法,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的好坏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打分,这就督促学生要积极地进行朗读,不能偷懒。或者是让学生互评,让同学们告诉你哪里读得好,哪里需要改进,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很有帮助。
  总之,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非常明显,不但是提高学生文化韵味和知识内涵的有效方式,更是利于学生理解语文教材知识内容,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情感表达方面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教师在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技巧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立勋.浅谈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新课程
  [2]郭延磊.让语文在教学中更出彩——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之探究[J].考试周刊,2015(13). 
  [3]杨红民.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几个侧重点[J].今日湖北,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