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班主任进行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杨亨东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龙藏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班主任进行数学教学,有其他学科教师教学的情感优势和多接触的便利。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把这些重要因素预设其中,使“如何教”更好地达成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 班主任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成功教学的前提准备。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教学设计。古人“凡事预则立”和现代倡导“把功夫花在课前”的理念,都说明了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工作中,由于我不仅担当了班主任,还兼任了该班的数学教学,身份特殊性决定了我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发挥班主任与学生有亲近感,学生更尊重班主任的这个现象的积极作用,引领学生更好的学数学,用数学。由于象我这样由班主任任数学教学的现象较多,因此,我们有必须共商。
一、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兴趣的培养
情感和兴趣虽是非智力因素,但在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源泉和情感内驱。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要清楚这一点,在教学设计时就应把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让他们有学习内驱力,有充分发挥主体性的积极动力。实践中的组织教学或情境导入,实际上就是在煽情激趣,是教学设计中的“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我们可以想象,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教学,如果我们不注重情感和兴趣的培养,就直奔主题教学,其效果会怎样,这一个问题,实践给我们已经有太多答案。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注重,班主任也不能因为学生对你的“有更加的尊敬”而不进行情感教学和培养。
二、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师所有努力追寻的结果,也是评价教师教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思考问题,也是确定“如何教”的航标的教学目标设置,我们应做到正确、合理,不过高,要适合于学生学情和现在学力。也就是说,在设计时,我们首先要把握住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一节课的总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预设,尽可能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增强预设的开放性,某些问题的处理在预设时可采取多个方案,课堂上针对学生情况选择预设方案并及时做出处理,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从而激发高有价值的“生成”出现,使其科学的“预设”和动态的“生成”完美结合,成就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关注全体成为落实新课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重要理念,在教学设计目标时,我们如何达成“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希冀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着力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学力不同,而要让他们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显然不是“齐步走”所能实现的。因此,实践中我们需要实施分层教学。而分层教学,显然需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有差异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我们确定的目标要适当、合理。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不容易达到,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定的太低,学生不需努力就能达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促进性;如果定的太宽泛,学生缺乏主导性,忙乱不知所从。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整体考虑,注意切实,既关注预设目标,又要关注生成目标。例如在一堂课当中,我们就可以对三个维度中的某个目标有所侧重,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有所突破。记得有次在听两位老师的课《角的度量》中,其中一个老师把目标定位于对角大小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自己思考各种方法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学生量边的长度,有的学生量张开的地方有多大等;而另一个老师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掌握量角的技能,让学生自己设计量角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量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点滴滴。两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也就不同,让学生体会角大小的概念很重要,但让学生学会量角的技能也很重要。
三、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是影响教学重要因素,其内容较多,包括教学手段、如课件有不有、怎么样、多媒体是否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所需要的器材有不有等,也包括教学用书、参考资料和最重要的学生学情。教材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载体,用好教材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促进和发展。首先,要认真的读懂教材,知道教材中到底讲了哪些内容,它在教学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课堂上我们又应该如何的使用。同时还要注意参考《教师用书》,它不仅是对数学教材的一个补充,也为我们说明了教材的处理和使用方法。其次,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深入的分析学生情况,针对教师自身和学校教学的实际,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使实施方案更具有说服力。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四、教学设计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理性思维方面具有不或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是就是让学生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是数学学习的精髓。教学设计时,为了促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经过数学学习要获得的能力、素养和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不同风格的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不同的,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情况和教师特点的分析,还要把握住数学的本质,一堂散发浓浓数学味的课堂,才是最具魅力的数学课堂。
当然,成功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全面的设计,关注的内容更在于细节的落实。做为一个班主任兼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将更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去,让学生在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发展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多玉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讨[J].科学导报,2014年。
[2]邱效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
[3]周轶虹,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威与严”[J].成才之路,2009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班主任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成功教学的前提准备。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教学设计。古人“凡事预则立”和现代倡导“把功夫花在课前”的理念,都说明了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工作中,由于我不仅担当了班主任,还兼任了该班的数学教学,身份特殊性决定了我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发挥班主任与学生有亲近感,学生更尊重班主任的这个现象的积极作用,引领学生更好的学数学,用数学。由于象我这样由班主任任数学教学的现象较多,因此,我们有必须共商。
一、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兴趣的培养
情感和兴趣虽是非智力因素,但在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源泉和情感内驱。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要清楚这一点,在教学设计时就应把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让他们有学习内驱力,有充分发挥主体性的积极动力。实践中的组织教学或情境导入,实际上就是在煽情激趣,是教学设计中的“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我们可以想象,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教学,如果我们不注重情感和兴趣的培养,就直奔主题教学,其效果会怎样,这一个问题,实践给我们已经有太多答案。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注重,班主任也不能因为学生对你的“有更加的尊敬”而不进行情感教学和培养。
二、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师所有努力追寻的结果,也是评价教师教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思考问题,也是确定“如何教”的航标的教学目标设置,我们应做到正确、合理,不过高,要适合于学生学情和现在学力。也就是说,在设计时,我们首先要把握住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一节课的总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预设,尽可能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增强预设的开放性,某些问题的处理在预设时可采取多个方案,课堂上针对学生情况选择预设方案并及时做出处理,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从而激发高有价值的“生成”出现,使其科学的“预设”和动态的“生成”完美结合,成就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关注全体成为落实新课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重要理念,在教学设计目标时,我们如何达成“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希冀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着力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学力不同,而要让他们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显然不是“齐步走”所能实现的。因此,实践中我们需要实施分层教学。而分层教学,显然需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有差异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我们确定的目标要适当、合理。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不容易达到,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定的太低,学生不需努力就能达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促进性;如果定的太宽泛,学生缺乏主导性,忙乱不知所从。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整体考虑,注意切实,既关注预设目标,又要关注生成目标。例如在一堂课当中,我们就可以对三个维度中的某个目标有所侧重,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有所突破。记得有次在听两位老师的课《角的度量》中,其中一个老师把目标定位于对角大小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自己思考各种方法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学生量边的长度,有的学生量张开的地方有多大等;而另一个老师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掌握量角的技能,让学生自己设计量角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量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点滴滴。两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也就不同,让学生体会角大小的概念很重要,但让学生学会量角的技能也很重要。
三、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是影响教学重要因素,其内容较多,包括教学手段、如课件有不有、怎么样、多媒体是否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所需要的器材有不有等,也包括教学用书、参考资料和最重要的学生学情。教材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载体,用好教材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促进和发展。首先,要认真的读懂教材,知道教材中到底讲了哪些内容,它在教学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课堂上我们又应该如何的使用。同时还要注意参考《教师用书》,它不仅是对数学教材的一个补充,也为我们说明了教材的处理和使用方法。其次,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深入的分析学生情况,针对教师自身和学校教学的实际,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使实施方案更具有说服力。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四、教学设计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理性思维方面具有不或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是就是让学生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是数学学习的精髓。教学设计时,为了促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经过数学学习要获得的能力、素养和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不同风格的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不同的,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情况和教师特点的分析,还要把握住数学的本质,一堂散发浓浓数学味的课堂,才是最具魅力的数学课堂。
当然,成功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全面的设计,关注的内容更在于细节的落实。做为一个班主任兼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将更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去,让学生在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发展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多玉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讨[J].科学导报,2014年。
[2]邱效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
[3]周轶虹,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威与严”[J].成才之路,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