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作者】 宋明德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南津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教学的过程,能够引导、促成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的联系学过的数学知识,积极的学习新的知识,进而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和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不断的优化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有效引导下,积极的进行数学学习。
  一、联系生活,创设类比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着好奇,这种好奇心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这些疑问会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创新。为了让学生在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进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意识,教师就必须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类比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触生活,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教学“常用数量关系”这一知识点中的“折扣”问题即“现价=原价×折数”“原价=现价÷折数”“折数=现价÷原价”这一个小的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买衣服的情境,六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恰当的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商店里买衣服,同样一件衣服,有一家店里打八折,另外一家店里打九折,那么,这件衣服在哪一家店里买比较划算?通过这样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的进行运算,并得出最后的结论,并且这种问题是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会这一知识,并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注重过程,创设体验问题情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充分的参与到数学学习这一过程中,通过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在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如,在观察物体时:有一个对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充分的利用数学实验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像学习自然科学那样自己来做一些实验,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较为形象的知识。总之,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体验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进步。
  三、运用故事,创设故事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尊重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故事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故事中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并进行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精选和学生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故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积极的有效的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在教学“常用单位”这一知识点中的“长度单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如,大白兔和乌龟赛跑,乌龟每小时爬2米,而大白兔每小时跑5000米,算一算乌龟要爬几个小时才能和大白兔跑一个小时的路程相同呢?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巩固除法知识的同时学会一些长度单位知识。
  四、复习巩固,创设延伸问题情境
  数学学科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学习过程前后知识点之间间的联系,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深层认识。这也是数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最为有效的灵活的切入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旧的知识其本身就蕴涵着新知识产生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的观察分析,并能够有效的加以利用。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面积单位”这一知识时,在教学生学完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这两部分知识后,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练习:请准备一个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小纸条,然后用自己准备好的纸条量自己的课桌和书本的面积。然后在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量的面积大小,估算一下教室的面积。在第二个练习情境中,一些学生感到很困难,这时就会思考会不会有更大一点的计量面积的单位的想法,这时候,教师要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一机会,进行平方米的教学,这样教学起来就会顺理成章了。学生们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就会积极的投入的来听讲,积极的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提升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的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五、结语
  总之,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有很多的方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助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任万仓.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14,36:154.
  [2]王庆兵.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影响因素微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