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杨忠于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凤鸣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从传统被动接受中扬起自主学习帆,就必须进行着力引导,让他们通过自我思考、建构、消化,习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引导 实践策略
初中数学在新课标精神映照下再掀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种新的学习方式中,我认为自主学习是其他学习方式的基础,也是学生习得知识与能力的最常用方式,其他形式的学习也只能作为这种方式的必要补充。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基础,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把此作为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并实践着,为学生有一个生动而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而付出辛勤与努力。
自主学习不是凭天而降,这是基于“学生是学习主体,是知识自我建构的主角”这些理念而诞生的,是在传统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方式的“扬弃与否定”中推行的,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他主学习。其意义就是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倡导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学生从被动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自我主宰,有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学习进度的权利。具体说来,就要在如下方面体现自主学习的主动权。
一、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理想结果,对学习过程有规划和指导作用。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由学习者在教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自我确定。比如在《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提出在自己在本课学习中希望学到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的学生认为应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法则,并熟练运用;还有的认为还要复习二次根式的化简等。这样,当学生明确了自主学习目标,就会在自学中有的放矢,找到重点学习内容了。这些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的,也不是教材中一成不变的要求掌握,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原有基础提出来的,学生自然会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而努力,实现各自订下的学习目标,从而获得数学发展。
二、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这是自主学习的重点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省时、高效,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对于初中学生,前期的数学学习可以说奠定了良好学习能力和方法基础,让学生具备了一定自学能力和认知风格,有着诸多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个体不同,其认知风格不同。比如,有的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而喜欢与人交流。前者表现出一种独立性的风格,后者则表现出一种依存性风格。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认知发展。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空间,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以绘画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以照片的方式介绍展现个人风采、以表演的方式汇报学习效果等。其实无论以哪种形式,只要学生掌握了所学内容,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无疑便是有效的。同时这也是教师尊重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不仅让学生舒展了灵性,获得了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也给了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可见,尊重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用自主学习取代他主学习就是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新理念。
三、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师就要“少量干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整齐划一的硬性规定学什么、怎么学。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即使同一个学生,因内容不同或心境等因素也会选择不同方法。所以,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巡视指导和相机点拨外,尽量多观察、多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细节,为下步教学找到方向,少推荐不适合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我调控。实际教学中,我曾多次发现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和使用方法后,并不是固守不变的以自己的方式学习,他会在实际活动中,督促自己积极与同伴自由的交流与合作,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时某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很有可能会成为部分学生共同喜爱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自我调控,生生之间往往会相互借鉴而取长补短,用更好的方式促进自我学习。
四、自我反馈学习效果,这是自主学习的支撑
“以馈定教”是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新理念,这种理念要求在新课教学起始阶段安排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而自设学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再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开展下步教学。因此,自我反馈学习效果是新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整理学习效果,反思学习收获,找到学习难关。最后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向教师或全班同学汇报反馈学习成果。例如我在九年级数学的《图形的旋转》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画的形式来巩固和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很从学生在操作理解到了旋转点、旋转角、旋转中心等概念。这样,学生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反馈,使自己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使学生接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带来的学习愉悦。在旋转后,有学生发现旋转后所得到图形与原图形的存在这样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一点如果仅采用教师宣讲,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动手操作,很容易获得这种认识,建构这种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赋予的责任重托,也是我们义务教育必然要承担的教育使命。在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中,学生---未来公民要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现在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竞争利器---良好的自学能力。数学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我们在授予学生的同时,更要辅以方法和能力,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当然,强调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让学生有更多的、能独立进行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仲其龙,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2年。
[2]殷德全,初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年。
[3]张维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引导 实践策略
初中数学在新课标精神映照下再掀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种新的学习方式中,我认为自主学习是其他学习方式的基础,也是学生习得知识与能力的最常用方式,其他形式的学习也只能作为这种方式的必要补充。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基础,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把此作为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并实践着,为学生有一个生动而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而付出辛勤与努力。
自主学习不是凭天而降,这是基于“学生是学习主体,是知识自我建构的主角”这些理念而诞生的,是在传统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方式的“扬弃与否定”中推行的,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他主学习。其意义就是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倡导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学生从被动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自我主宰,有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学习进度的权利。具体说来,就要在如下方面体现自主学习的主动权。
一、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理想结果,对学习过程有规划和指导作用。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由学习者在教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自我确定。比如在《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提出在自己在本课学习中希望学到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的学生认为应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法则,并熟练运用;还有的认为还要复习二次根式的化简等。这样,当学生明确了自主学习目标,就会在自学中有的放矢,找到重点学习内容了。这些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的,也不是教材中一成不变的要求掌握,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原有基础提出来的,学生自然会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而努力,实现各自订下的学习目标,从而获得数学发展。
二、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这是自主学习的重点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省时、高效,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对于初中学生,前期的数学学习可以说奠定了良好学习能力和方法基础,让学生具备了一定自学能力和认知风格,有着诸多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个体不同,其认知风格不同。比如,有的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而喜欢与人交流。前者表现出一种独立性的风格,后者则表现出一种依存性风格。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认知发展。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空间,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以绘画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以照片的方式介绍展现个人风采、以表演的方式汇报学习效果等。其实无论以哪种形式,只要学生掌握了所学内容,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无疑便是有效的。同时这也是教师尊重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不仅让学生舒展了灵性,获得了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也给了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可见,尊重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用自主学习取代他主学习就是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新理念。
三、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师就要“少量干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整齐划一的硬性规定学什么、怎么学。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即使同一个学生,因内容不同或心境等因素也会选择不同方法。所以,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巡视指导和相机点拨外,尽量多观察、多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细节,为下步教学找到方向,少推荐不适合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我调控。实际教学中,我曾多次发现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和使用方法后,并不是固守不变的以自己的方式学习,他会在实际活动中,督促自己积极与同伴自由的交流与合作,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时某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很有可能会成为部分学生共同喜爱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自我调控,生生之间往往会相互借鉴而取长补短,用更好的方式促进自我学习。
四、自我反馈学习效果,这是自主学习的支撑
“以馈定教”是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新理念,这种理念要求在新课教学起始阶段安排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而自设学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再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开展下步教学。因此,自我反馈学习效果是新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整理学习效果,反思学习收获,找到学习难关。最后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向教师或全班同学汇报反馈学习成果。例如我在九年级数学的《图形的旋转》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画的形式来巩固和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很从学生在操作理解到了旋转点、旋转角、旋转中心等概念。这样,学生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反馈,使自己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使学生接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带来的学习愉悦。在旋转后,有学生发现旋转后所得到图形与原图形的存在这样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一点如果仅采用教师宣讲,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动手操作,很容易获得这种认识,建构这种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赋予的责任重托,也是我们义务教育必然要承担的教育使命。在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中,学生---未来公民要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现在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竞争利器---良好的自学能力。数学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我们在授予学生的同时,更要辅以方法和能力,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当然,强调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让学生有更多的、能独立进行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仲其龙,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2年。
[2]殷德全,初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年。
[3]张维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