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创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周聘芬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龙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建语文高效课堂,需要着力提高教学有效性,落实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更新理念,创新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才能让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梦想成为现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创建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重要主题,也是一线教师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但需要我们着力提高教学有效性。虽经历多年实践,但效果并不显著,还有待于我们大量实践与研究,特别是新的实践策略还待于我们探寻。由于教学有效性是个集大成的综合值,需要多方面的集结综合,才能真正体现在教学的效率与效度上,成就为高效课堂。因此,要探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我们需要更新理念,创新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才能让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梦想成为现实。
  一、 高效的起点,创新开课导入方式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抓好新课导入的开课环节,不仅能聚焦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专注度,还能让学生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明显具有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所以,大凡优秀教师都特别注重导入设计,都希望达到开局制胜的效果。为此,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说到:“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既是(激趣激疑)方法,也是目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情,创新导入方式,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开课环节中快速进入到有效学习中,成为主动学习者。
  二、高效的保障,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教育学家卡罗琳曾经说过:“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我们可以寓游戏于语文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思想的情感熏陶。这不仅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彰显了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还能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个性需求,促进他们大脑最积极最有效的发展。从现行教材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都潜在一些游戏内容,特别是低段语文。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们还可以根据游戏内容,取个好名字。如“知识大本营”、“画一画”、“猜一猜”、“词语接龙”等等。通过游戏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而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想象力也得到了培养,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三、高效的生成,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运用交流讨论的方法,还能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现行推广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必然要把交流讨论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合作效果。因为合作有分工,学生可能只学了一部分,要全面了解内容,就只有通过交流讨论环节来实现了。或者学生由于个体差异,了解不够全面,也可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深化认识,获得全面理解。实践中,我们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交流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高效的关键,开展多种语文实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要提高有效性,归根到底就是要快速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得主动发展。传统语文教学,由于教师一言堂,一讲到底,大量的应该属于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占用,导致学生丧失应有的语文实践机会,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让课堂回归,让学生主体回归,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语文实践的阵地,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发展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虽然也注重了听说读写训练,但总是分开进行的。我认为,有效的语文教学不应该将此单独进行,我们应结合开展,如在读中引导学生听、说、写,在说中引导学生听、读、写等。只有这样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发展。
  五、高效的支撑,注重激励体验评价
  激励评价虽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但对教学效果能起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的培养更有良好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一刀切”评价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教学评价方式,这不仅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还创新了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运用激励评价,我们并不否定只讲优点,也要适当否定一定作法,只不过需要创新方式,让忠言不必逆耳也能利于发展。
  总之,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提高教学有效性也是无止境的,而创建高效课堂的路更需要我们上下求索,去研探新课标、教材和学生,才可能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成就高效,从而达到实现语文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健,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教育,2014年。
  [2]刘春梅,浅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J].学周刊,2014年。
  [3]周艳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之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