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作者】 陈 琳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千佛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生作文一直是师生头疼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仍旧怕上作文课,更怕写作文。通过平时的教学、思考和探索,我认为,教师只要在作文教学中做到三个“紧贴”,就能为孩子们很快爱上作文,轻松写出好作文。
  一、紧贴学生个性心理差异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
  1、培养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训练方法上,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还要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强调写真情实感,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紧贴学生身心特点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象,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雏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
  1、提供想象条件,鼓励大胆幻想。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的想象、树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己的驰骋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从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地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地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象。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象开去。因此,只有想象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象。
  三、紧贴学生生活经验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能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吗,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交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让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理,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活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画,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