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育

【作者】 周旭林

【机构】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塘乡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由此,我们知道无论是哪个学科哪个年级,教育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且相辅相成,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如此道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需要时刻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引进实际生活的例子,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现状做对比等等,结合生活实际,让初中学生真正能做到将思想品德课程上的所学所思运用到实际生活,真正对初中学生起到正确思想引导的实际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思想品德课的生活教育呢?本文将就此展开一些思考与实际措施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现实意义;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知识丰富,这门课程旨在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三观,培养初中学生能够明辨善恶、分清是非的正确价值判断能力,指导初中学生认识社会、认清自我,学会担当、分享、合作等优秀品德。然而这门课程如果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只是纸上谈兵,起不到正确引导、指导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与生活现实紧密连接,让这门课程真正意义地符合学生的需求,也真正给学生带去有用的思想品德学习。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育的实际意义
  (一)“生活即教育”
  还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对生活常常没有正确的认知,这就需要老师在其思想品德上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思想品德的端正能帮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而让学生做到自主管理时间,自主规划生活,可见教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更好的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通过教学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生活即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真理。
  (二)教材与生活的结合,实现教学的意义
  在最新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上,每一节课时中,都有编写提问、情景、案例等环节,旨在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还原生活情景,由生活引出思想品德上的指导教育,而又通过教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联想出生活中的真实状况,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上的内容要点,更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思考,并在生活中学习,真正起到引导初中学生感受生活、探究生活并提升自己、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融入教育生活化的计划安排
  初中学生正是青春期发展过程当中,对社会的认知,对生活的所想所感,对学习的认识,都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而在这个关键时期,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塑造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初中教师应当有让思想品德融入生活,让生活渗透思想品德的教学计划,首先就应当做到摒弃照本宣科的常规教学方式,重新计划新的教学模式;其次该课程教师必须要走出空洞说教的教学误区,每堂课对学生有不同的思想指导意义,因此应当每堂课之前的备课都有结合最新热点生活消息的课程计划,而不是永远都讲述书本上的那几个案例。最后,教师应当意识到,要想将生活与课堂学习相结合,需要在课堂上真实再现情景,可以做的教学计划一个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另一个是通过邀请活跃的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来展现情景的生活化,而这两种教学方式都需要教师在课前针对性的做好教学计划安排。
  (二)实现教学情境生活化,提高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参与度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增加“情景再现”“趣味情景”等教学内容,为了增加该环节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该环节可以采用学生轮流演讲、代表辩论赛、小组讨论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每一个初中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思想品德学习中来,在这一系列的趣味活动中,教师安排的高参与度的教学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可以反映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认识,因此来更针对性地解决每一个初中学生的思想问题,而对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学生也更能理解、吸收和掌握,再加上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教学,让每个学生学会在发掘生活的美好,培养自我的良好思想品德,促进青春期健康的身心发展,探索生活内涵,此外,当初中学生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想,或是愿向老师请教身后疑惑,那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才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三)开展生活化活动,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程融入生活
  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开展结合生活的活动,让思想品德的教学渗透生活影响学生。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教育,应该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因此,除了教室里的、书本上的学习,思想品德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搬到社会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该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学习要点展开社会调查,再次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生活的真实状况,更能对学习要点进行理解。
  结束语
  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育,需要该课程教师长期实践、认真实行,其意义深远,可以用到的教学方式也很多,笔者对此只做了一个简单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蔡振卫.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03:180.
  [2]张清菊.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