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体现学生语文学习主体地位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游海英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龙女镇高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教学中,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获得有效的语文实践,从而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体地位  体现  实践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践行落实这样的主体理念,我们就必须教致力于学,凸显学生主体作用,变课堂为学堂,把教的主阵地变为学的乐园。我们知道,语文知识的习得与内化,主要是通过学生思维与实践活动去获取,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和包办代替。培养学生掌握与使用语文知识与技能,发展语文素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自身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我们教师的教与导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都必须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引起强烈欲望,才能起到有效的驱动作用,让学生发挥主体建构。因此,在新课改和新课标实践的今天,我们要在语文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主体作用发挥。
  一、注重学生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与学的重要策略,也是学生走进语文知识殿堂、形成朗读的必经手段。朗读能把词、句、义融为一体,能使之更深地理解文意,进入意境,能使之记得清楚,记得准确,朗读是培养熟练掌握语文语言能力的习惯与基础,朗读能融语音、语法常识于句子中,巩固所学知识,并为听说训练打下基础,朗读还能有助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所以学语文,必须重视朗读,这尤为重要,教学时,我们应十分注重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中找到语文学习的感觉,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注重鼓励评价学生
  每一个都有被欣赏、被尊重的心理需求。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需要我们加强鼓励,多作表扬性评价,才能让学生彰显学习自信心。落实到实践教学中,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或回答问题时不上来的情况,我们不要过多地干涉或打断学生的活动,教师应在一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要流露出较为欣尝的表情,有时微微点头,有时送一束赞许的目光,有时可提示一句,启发思维,有时幽默地旁插一句,激发大家兴致,把学生的激情引向高潮。学生有进步,尤其是差生取得哪怕小小的成功,教师要巧妙运用自己的语言,及时给予真切的赞扬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兴致。
  三、把课堂让位于学生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只是引导和组织。因此,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们就必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让位于学生的教学,其实质核心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弃满堂灌填鸭注入式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死,使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被动的教学状态中,在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放开手脚让学生实践操练,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与实践活动去探求获取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近几年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戏剧性、情节性强的内容,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们可把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改编,创出课本剧作品,然后再表演出来。这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次只能在一定学生范围内中进行,这主要指学生多而课堂时间有限,要轮流参与进行,人人都有机会,每次最好有几次表演,但不能总是几个优秀学生出场。实践中,我们要针对学生与课文实际,引导学生灵活改编所教课文内容,从而具有可适性、可行性。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之前,学生得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基础,对于差生,我们先可进行引导,甚至是教师与学生间的问答等对话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对话引导后,就可让学生间课本剧操练了,然后再实施课堂真实生活场景训练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且效果好,学生兴趣强,从而也爱上了语文学习。
  五、让学生自拟习题测试试卷和进行阅题批改训练
  自拟习题测试试卷是培养学生知识整理、归类的一种重要方法,传统认为复习都是教师“一问一导”模式下进行的,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可以让学生自拟习题测试试卷,这样,既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还能收获复习方法,提高梳理综合、归类能力。当一个单元、章节或阶段性知识学完后,让学生们自己将所学知识编写出一套练习题或一份阶段性测试题。既可个人出题让同桌练习,又可以组出题让别的组练习,还可全班出题教师综合后再返回来检测全班。学生自拟题卷,阅题批改,这种过程就是将所学语文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并得以促进加深理解与巩固,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精神、主动性,培养多向思维,提高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的过程。因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寻找、设计、编拟题卷,遇到疑难、就会自学或互荐学,就要弄懂,在这编题过程中就要动脑筋,就会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搜集、运用所学内容,对所学知识自然得到巩固与加强,记得尤深刻,理解更上层次,提高了领悟能力,还可以使之兴趣更浓,自觉性更强,积极性更大,既培养了创造性又培养了应用语文能力和习惯。当然在开始此项活动时,教师要引导怎样出题,如出题格式、题量、类型、基础题与综合应用题的比例等。
  总之,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们就要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不再被动学习,在教师搭建的多种学习平台上,进行自主或合作等方式学习,从而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覃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2]左银花,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读与写,2015年。
  [3]谭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J].文理导航,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