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改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严 辉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高寺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改推进中我们获得了很多新理念。要把这些理念反哺于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我把之化为实践行动。本文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化教学、体验式教学就是其中的几种。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理念 应用
新课改如火如荼的推进,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许多新理念,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这些从新课改中获得的新理念又反哺教学,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必须认真思考并践行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新课标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学数学要搞清为什么而学的问题,不是“应试”需要,是新课标强调数学在培养人的应用创新能力和在发展学生理性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的需要。我们知道,人们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应象新课标要求的那样,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叫实施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连减》时,我们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开始时先让这次作业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这样的教学,就是从学生实际情况中抽取出来的生活事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既真实可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体验式教学理念,把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体验
体验式教学在新课标践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为,小学数学毕竟是奠基学科,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要为他们将更好地学数学,发展数学实践能力打下兴趣基础。因此,开展体验式教学是新课改的强烈要求。那如何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例如,在教学《比高矮》这内容时,我们这样进行: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不仅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而且,还促进了感受与体验中,尝到了学习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情境化教学理念,再现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
现行新教材,不仅文质优美,图文并茂,而且富有变化,大量的情景图,确实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方面起到了很好作用,我们可看到,那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要把这样的情景图资源很好利用,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让学生观察,二是再现。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实践中采用再现方法的次数较多,但这需要我们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来辅助进行。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就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象这样的教学,既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在动手、动口,模拟表演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有利于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新课改理念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述之。但无论哪种理念,我们都要一个落脚点,就是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能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吉,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J].读写算,2014年。
[2]章树成,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探究[J].新课程,2010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理念 应用
新课改如火如荼的推进,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许多新理念,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这些从新课改中获得的新理念又反哺教学,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必须认真思考并践行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新课标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学数学要搞清为什么而学的问题,不是“应试”需要,是新课标强调数学在培养人的应用创新能力和在发展学生理性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的需要。我们知道,人们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应象新课标要求的那样,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叫实施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连减》时,我们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开始时先让这次作业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这样的教学,就是从学生实际情况中抽取出来的生活事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既真实可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体验式教学理念,把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体验
体验式教学在新课标践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为,小学数学毕竟是奠基学科,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要为他们将更好地学数学,发展数学实践能力打下兴趣基础。因此,开展体验式教学是新课改的强烈要求。那如何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例如,在教学《比高矮》这内容时,我们这样进行: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不仅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而且,还促进了感受与体验中,尝到了学习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情境化教学理念,再现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
现行新教材,不仅文质优美,图文并茂,而且富有变化,大量的情景图,确实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方面起到了很好作用,我们可看到,那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要把这样的情景图资源很好利用,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让学生观察,二是再现。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实践中采用再现方法的次数较多,但这需要我们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来辅助进行。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就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象这样的教学,既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在动手、动口,模拟表演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有利于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新课改理念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述之。但无论哪种理念,我们都要一个落脚点,就是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能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吉,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J].读写算,2014年。
[2]章树成,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探究[J].新课程,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