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 杨 松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长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结合学生自身的个性,激活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本文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 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的提高,必需建立在教师素质的提高的基础之上。否则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素质教育就要从小学生抓起,从学生的课堂抓起,结合各学科的学科特点,按照新课标精神,构建适合学科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把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战场,逐步的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数学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启发学生思考,提高领悟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回答问题时指导学生利用数学术语表述,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在动手中分析探究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可见,素质教育还是要从课堂抓起,向课堂的每个环节渗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启发学生思考,提高领悟能力
  数学的精髓不在于对了多少题,而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与“练”来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途径和步骤。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建立“授人以渔”的教学主旋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一定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领悟方法。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老师可以设置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那么能不能借助这个方法来进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呢?学生在启发下纷纷的尝试利用S=ah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但这样求得的是同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不出三角形的面积,这时老师可以顺势导入新的问题进行启发: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学生根据提示,通过剪、拼、平移、割补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拼接中受到启发,经过多次的讨论交流,得出:只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经过了假设、类比、验证、归纳,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也就是S=ah/2.通过这样的启发学习,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领悟,在不断的攀登中获得灵感,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深化分析,提高探究能力
  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生的主动是学生思考力的源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为学生服务,围绕学生的思考重点进行延伸探究,以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让学生来感知数学,接收数学信号而为我所用,同时因势利导的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可见,教师要学会将学生的思维意识转化为教学所要求的内容和目的,引导学生在情感和需求上逐渐的与教师产生共鸣,达到知识的共振,激发学生积极的发现新问题,分析探究数学现象,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探究。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图片,使用小尺子测量自己长方形的相应数据来计算长方形,根据每个学生测量方法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置情景让学生进入探究的情景,教师观察学生的测量方式,故意好奇的询问一个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测出了四个边长,你为什么只测量了两个边长?经过学生对自己四个数据的讨论分析,学生发现:这四个边当中有两个相对应的边是相同的,所以只要测出其中的两个边也就是一个长和宽就可以了。经过探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订正修改,学生顺利的得出了长方形周长的公式C=2(a+b)。经过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练习,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加强数学表述,提高语言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数学术语没有准确的表达能力,不少老师也认为表述是语文课的任务,与数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以至于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表达的机会少,不能很好的对数学理论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俗话说:有说才有思,会说才会思,要说必先思。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的语言带动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有序的语言训练,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本故事书共90页,小丽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剩下的1/5。问:小丽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完?让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有的学生说:剩下的页数等于总页数减去第一天和第二天已看的页数,如果计算出了第一天和第二天所看的页数,就能求出剩下的页数;如有的学生说:也可以联系对分数的理解和计算,将全书看做单位“1”,求出剩下的页数占全书的几分之几,然后利用分数关系来求出剩余的页数。通过学生的课堂说练,学生对题意有了清晰的认识,解题步骤逐渐清晰,这样一来,不仅扩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学生的数学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养成动手习惯,提高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动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数学的内容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平台,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利用实物进行演示,积极的进行“拼一拼”、“做一做”、“想一想”,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的“静”灵活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激活思维,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的推理过程,提高操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通常情况下是让学生利用多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摆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学生能根据长、宽来探究摆法,在亲手的摆放中,发现1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所得长方形的面积,为了巩固探究成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接长方形,看有多少种摆法。从而突破对长方形面积长乘宽的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直观的操作,亲手对图形的反复拼接,不断的进行分析讨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长*宽 自然而然的推导出来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来领略数学的风光,感悟数学思想背后的能力培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总结,在不断的训练中掌握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逐渐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完善学生能力方面的缺失,让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点滴,才能汇聚成素质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