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积累

【作者】 刘丽霞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苏溪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有效平台。我们不仅需要激发其兴趣去阅读、去积累,还要帮助学生选择,朗读、背诵、复述,化为自身语言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 积累 课外阅读 实践策略
  古人常说,厚积薄发,博观约取。从实践我们也知道,语文素养的提升的确是个渐进过程,需要我们积累大量词汇、语感,以及方法和技能。从而实现由量变引发质变,达到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的目的。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我们必须应遵循语文学科性质,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在做好以教材为例子的前提下,要落实"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即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做到"两手抓",既要重视课堂,更要发展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积累。因为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教材的拓展与补充,增大语文阅读信息量,还能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力。而且,有效的阅读积累,还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外博览中丰富语言。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加强语言积累。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要让学生课外阅读多积累也是一样,需要我们多引导,多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只要他们兴趣增强了,课外阅读才能落到实处。因为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阅读,一种没有管理与约束的自主行为。要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就得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所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用强烈的阅读欲望"迫使"学生自我进行主动阅读。当然培养阅读兴趣的可以放在课内进行引导、激发,可采用悬念导入,情境表演、引读质疑等很多方法,在实际中我们可以大胆探索,有了这些课堂上的方法引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提升,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其阅读收获效果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二、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课外读物
  对于初中学生,按实际来说,他们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应有些基础了。但由于受到"学以应试"影响,他们注重的是书本知识的备考应试,而不是博观约取。从实践中我们也可得到证实,可以说,即使到了初中,我们的课外阅读活动也还处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①运用配套教材。与现行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很多,新课标对此不仅指明了篇目、数量,还对其具体要求也作了说明。这一切,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要把这些文章与教学进度结合起来安排,分散到日常教学中去。②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通过多渠道筹集图书,丰富图书角藏书,它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班级读书氛围,真正发挥课外博览的作用;③运用学校图书馆。现在学校图书馆资源丰足,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开展读书征文竞赛,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④运用网络进行课行阅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网络成为学习、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无限的作用,引导学生择优选择读物。
  三、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摘录习惯
  俗语说得好:"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所要,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引导他们养成勤于摘录的阅读博览习惯。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求他们在阅读时,要养成发现了好的词语、段落、句子要主动用"采蜜本"摘录下来,特别是一些优美的名言警句、文笔漂亮的片段或篇,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思想等。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增加积累,储备信息,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四、鼓励学生熟读成诵或复述
  积累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成自我的口头语言。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读书之要》说到读书之法:"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因此,我认为,有效的积累方法还要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背诵,在背诵中去复述,这样才能把书本语言化为自身语言,形成自我们积累。这是由于人在思考和表达时都要从大脑中提取相关的素材。而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读、诵、悟是一个连续过程,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诵,那么学生的理解、感悟将失去意义,语言积累将失去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同时为学生做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激发学生朗读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教师现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含义,在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然后在进行背诵。这样学生能够更好记忆背诵的文章,而且不容易以往背诵的文章,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背诵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复述。这样就能收到良好效果了。
总之,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积累,我们就必须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累兴趣,让他们在众多可选读物中找到适合自身阅读的材料,从而在反复与文接触中获得有效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刘尚敏,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几点做法[J].教育,2016年。
  [2]段苗,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J].文理导航,2017年。
  [3]杨梅,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现代语文,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