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优势浅析
【作者】 曾孝刚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激趣,能引发情感共鸣,能突重破难,能实现快乐教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整合 优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成功入驻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思想品德学科担当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形成良好道德践行能力培养的重任,因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自然也是人们常探索的重要课题。多年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创设高效课堂的有效辅助工具,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下面,就具体分析其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优势所在。
一、创设导入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源泉,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源泉,但却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一开课便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便就达到了唤醒的作用。实践中,我们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特点,将多媒体运用到导课环节中,先声夺人,特别是捕捉学生"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做合格的消费者》中消费者的权益时,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播放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让学生通过观看小品中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形象生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纳。在教学《做诚信的人》时,虽然《狼来了》这个小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我使用flash动画播放这个经典故事,生动的画面唤醒了学生情感记忆,点燃了学习激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能有效引发情感共鸣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虽然属于意识形态的内容,但与现实紧紧相连,学生无论什么的思想、品德都是在现实中形成,得到检验。因此,有效的培养方式就是书本上的思想教育转化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例如,要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我们就可针对初中生更容易接纳感性的东西的认知特点来进行,因为法律知识相对理性,不太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因此要讲好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更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东西去感化学生,使单调、枯燥的法律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自觉去践行法律的要求。
三、展示幽默艺术,能有效实现快乐教学
良好的教学语言是师生有效对话的中介,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海菌兹·雷曼麦曾经说到:"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因此,作为一个新课改实践中的老师,我们要尽可能地提高自身语言教学能力,不仅要科学准确、生动,亲和力强,还要有幽默的特质。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如果能有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情感,还能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和精彩的漫画中,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例如,在教学《爱在屋檐下》这一课时,我们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生活图片回顾自己童年的生活场景,再次体验家庭的温馨,从而实现感情目标,这些但靠教师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传统课堂上难以完成的目标。又如,在教学《坚强的意志》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坚韧性"时,我们可出示"挖水"的漫画,一个人在沙地挖水,连挖三口井都没有挖出水,最后失望而归的画面时,学生发出再挖一锄就可见到水了的感叹,为挖水人不能坚持而惋惜。这幅漫画说明做事情要有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否则会前功尽弃。利用这幅漫画引申讲解,就能使学生轻易地理解"坚韧性"的含义了。
四、突出教学重点,能有效化解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其巨大优势就在于丰富知识呈现方式,能化抽象于直观,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符合思维习惯接受的知识。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知识学习难度。因而,信息技术手段就成为我们突重破难的重要工具了。实践中,我们看到,思想品德课中还是有很多道理、观点是比较抽象的,很多法律条文和规定与学生的联系不是很密切的,这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此,我们就可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讲解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我在讲授《财产属于谁》时,由于涉及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以及停止侵害、返还财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多种维权方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就给学生们播放了一个《退伍安置费应当归谁》的真实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就涉及了这几种维权方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了,课堂效率当然也就提高了。又如,在教学《欢快的青春节拍》一课时,我们可选用校园歌曲《同桌的你》、《青春无悔》或青少年影片《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不哭》来进行,从而能帮助我们快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总之,信息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既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使其形成良好的践行能力。同时,在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彪锋,论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与运用[J].文理导航,2016年。
[2]赵龙,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整合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整合 优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成功入驻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思想品德学科担当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形成良好道德践行能力培养的重任,因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自然也是人们常探索的重要课题。多年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创设高效课堂的有效辅助工具,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下面,就具体分析其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优势所在。
一、创设导入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源泉,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源泉,但却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一开课便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便就达到了唤醒的作用。实践中,我们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特点,将多媒体运用到导课环节中,先声夺人,特别是捕捉学生"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做合格的消费者》中消费者的权益时,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播放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让学生通过观看小品中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形象生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纳。在教学《做诚信的人》时,虽然《狼来了》这个小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我使用flash动画播放这个经典故事,生动的画面唤醒了学生情感记忆,点燃了学习激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能有效引发情感共鸣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虽然属于意识形态的内容,但与现实紧紧相连,学生无论什么的思想、品德都是在现实中形成,得到检验。因此,有效的培养方式就是书本上的思想教育转化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例如,要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我们就可针对初中生更容易接纳感性的东西的认知特点来进行,因为法律知识相对理性,不太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因此要讲好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更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东西去感化学生,使单调、枯燥的法律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自觉去践行法律的要求。
三、展示幽默艺术,能有效实现快乐教学
良好的教学语言是师生有效对话的中介,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海菌兹·雷曼麦曾经说到:"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因此,作为一个新课改实践中的老师,我们要尽可能地提高自身语言教学能力,不仅要科学准确、生动,亲和力强,还要有幽默的特质。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如果能有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情感,还能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和精彩的漫画中,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例如,在教学《爱在屋檐下》这一课时,我们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生活图片回顾自己童年的生活场景,再次体验家庭的温馨,从而实现感情目标,这些但靠教师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传统课堂上难以完成的目标。又如,在教学《坚强的意志》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坚韧性"时,我们可出示"挖水"的漫画,一个人在沙地挖水,连挖三口井都没有挖出水,最后失望而归的画面时,学生发出再挖一锄就可见到水了的感叹,为挖水人不能坚持而惋惜。这幅漫画说明做事情要有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否则会前功尽弃。利用这幅漫画引申讲解,就能使学生轻易地理解"坚韧性"的含义了。
四、突出教学重点,能有效化解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其巨大优势就在于丰富知识呈现方式,能化抽象于直观,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符合思维习惯接受的知识。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知识学习难度。因而,信息技术手段就成为我们突重破难的重要工具了。实践中,我们看到,思想品德课中还是有很多道理、观点是比较抽象的,很多法律条文和规定与学生的联系不是很密切的,这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此,我们就可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讲解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我在讲授《财产属于谁》时,由于涉及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以及停止侵害、返还财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多种维权方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就给学生们播放了一个《退伍安置费应当归谁》的真实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就涉及了这几种维权方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了,课堂效率当然也就提高了。又如,在教学《欢快的青春节拍》一课时,我们可选用校园歌曲《同桌的你》、《青春无悔》或青少年影片《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不哭》来进行,从而能帮助我们快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总之,信息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既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使其形成良好的践行能力。同时,在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彪锋,论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与运用[J].文理导航,2016年。
[2]赵龙,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整合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