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学好文言文的原始教法
【作者】 阙 薛
【机构】 南充市高坪区阙家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言文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言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源远流长的瑰丽财宝,它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各类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识,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让学生背诵古诗文,不仅扩展他们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能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为什么要背诵;背诵的作用;背诵得技巧
一说到文言文,同学们就感到头痛,满嘴的“之”“乎”.“者”“也”难读懂,内容枯燥无味,又是远离现实生活。所以老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教学文言文就要讲究教学方法,而背诵法既是最原始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目的,为什么要背诵
首先,看一看文言文与语文素养的联系。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文为基础的书面语。它涵盖了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时的书面语言和历代模仿性的语文,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的具体解释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1】
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熏陶语感。作家李霁野上世纪四十年代说:“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黄鹂、燕、鸠、杜鹃等鸟所引起的的情绪,也自然和未曾读过诗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经过诗人的眼睛来看万象,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诗的人,却仿佛是瞎了眼睛,聋了耳朵,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得多了。”【2】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他把我国五千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而有序地保存下来。屈原.司马迁.杜甫.苏轼.王安石等先贤他们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
学好文言文,可以帮你个人形象。文言文语言具有高尚情操的经典语句,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孔子《论语》中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这些很可能影响你使你养成一个关注社会.关爱民生的好习惯,就一定能让你的思想比别人更加成熟和稳健;文言文能够帮你提炼文章的语言,就一样能够使你养成干练的工作作风;文言文既然能够使你具有较高的道德思想情操,就一定能让你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最后,中学生学习语言,仍需要博文强记。
谁忽略背诵,谁就会“根底浅”“腹中空”。而语文学科的背诵正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加强语感并发展思维的传统教法。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汉字和语言,其中文言文更是精益求精,不但言简意赅,而且表现力丰富。许多成语.典故.名言警句至今经常被引用。因此我们教学文言文时对一些有生命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读背诵,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成为自己的语言,那些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传诵千古的名言警句,只有记在脑中,写作时能招之即来,奔涌到自己的笔下。这就是不管是对应考试还是自身修养都有很大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二. 深化理解背诵的作用
1.从教学本质讲,需要落实诵读。
教学上应避免“满堂灌”的教法。新教材文言文选文,多数短小精悍.注释详细.浅显好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只要认真阅读注释,少量阅读古汉语字典,便能疏通读懂课文。在自读过程中,碰到难词.难句不能理解。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如不能解决,则在全班质疑,学生提出疑难,教师尽量让其他同学回答,适时鼓励。最后老师讲解每篇古文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知识。这种以诵读为主,讲析为辅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古文难学.难背的思想情绪。这种化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为背诵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上应坚决避免过去肢解碎切,繁琐分析教学。试想一下,学生没有熟读课文,甚至没看过课文,即使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不会有多大印象。假如强调学生在反复诵读.背诵中进行整体感悟,他们自会从背诵中领悟文意。
2. 从学生角度讲,需要背诵积累
文言文要求掌握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的名.字.号,造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代表作品及文集。这需要识记,这就是要背诵记牢。
文言文要求的实词要就要求的实词解释,学生要对100多个实词用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即吃准咬透,一些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果你连原文都记不住,甚至不知出自谁的文章,表达什么意思。何来掌握.判断.运用能力的提高呢?
文言文要求对课文有一定分析.概括.提炼能力。能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和思想观点。这就需要靠背诵来打下扎实的功底,有意识的积累。
文言文要求默写。谁都知道,不会背诵哪会默写。
三.学习背诵的技巧
背书不可以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坏处很多,它对于学生智力和学习的伤害真是再怎么说都不为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的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3】
1.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才好。你可以从课文理解下手,就是通晓古文的译文,经常性地诵读译文,然后再对照古文的原意,“一句一理解,一段反复背”背出一部分再背下一部分,这样,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就有“成就感”了
2.利用句式,速记成诵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这些句式能帮助我们很快地背诵课文。
文言文的句式也有如对偶句.排比句,这些句子整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用词大同小异,读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利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来专门记忆它们。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又如,《爱莲说》中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 用遗忘曲线规律来背诵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4】学习文言文,也可以用遗忘曲线规律,多次进行反复的背诵,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记忆。背书的效率和效果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达到终身不忘的效果。
文言文背诵还可以利用提纲来提示;可以根据文章结构来帮助;可以发挥想象力联想来背诵;可以课堂表演,激趣记诵。总之,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关键在于学生要用心去发现,总结适应每类文言文的背诵方法。
教学文言文,背诵是关键。古人学习,究竟烂熟于心,融会贯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5】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古人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已经被你悄然地掌握了,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
【2】李霁野《給少男少女》重庆出版社1983(2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3)
【4】艾宾浩斯《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51)
【5】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新世界出版社2008(54)
关键词:为什么要背诵;背诵的作用;背诵得技巧
一说到文言文,同学们就感到头痛,满嘴的“之”“乎”.“者”“也”难读懂,内容枯燥无味,又是远离现实生活。所以老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教学文言文就要讲究教学方法,而背诵法既是最原始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目的,为什么要背诵
首先,看一看文言文与语文素养的联系。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文为基础的书面语。它涵盖了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时的书面语言和历代模仿性的语文,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的具体解释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1】
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熏陶语感。作家李霁野上世纪四十年代说:“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黄鹂、燕、鸠、杜鹃等鸟所引起的的情绪,也自然和未曾读过诗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经过诗人的眼睛来看万象,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诗的人,却仿佛是瞎了眼睛,聋了耳朵,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得多了。”【2】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他把我国五千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而有序地保存下来。屈原.司马迁.杜甫.苏轼.王安石等先贤他们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
学好文言文,可以帮你个人形象。文言文语言具有高尚情操的经典语句,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孔子《论语》中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这些很可能影响你使你养成一个关注社会.关爱民生的好习惯,就一定能让你的思想比别人更加成熟和稳健;文言文能够帮你提炼文章的语言,就一样能够使你养成干练的工作作风;文言文既然能够使你具有较高的道德思想情操,就一定能让你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最后,中学生学习语言,仍需要博文强记。
谁忽略背诵,谁就会“根底浅”“腹中空”。而语文学科的背诵正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加强语感并发展思维的传统教法。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汉字和语言,其中文言文更是精益求精,不但言简意赅,而且表现力丰富。许多成语.典故.名言警句至今经常被引用。因此我们教学文言文时对一些有生命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读背诵,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成为自己的语言,那些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传诵千古的名言警句,只有记在脑中,写作时能招之即来,奔涌到自己的笔下。这就是不管是对应考试还是自身修养都有很大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二. 深化理解背诵的作用
1.从教学本质讲,需要落实诵读。
教学上应避免“满堂灌”的教法。新教材文言文选文,多数短小精悍.注释详细.浅显好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只要认真阅读注释,少量阅读古汉语字典,便能疏通读懂课文。在自读过程中,碰到难词.难句不能理解。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如不能解决,则在全班质疑,学生提出疑难,教师尽量让其他同学回答,适时鼓励。最后老师讲解每篇古文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知识。这种以诵读为主,讲析为辅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古文难学.难背的思想情绪。这种化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为背诵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上应坚决避免过去肢解碎切,繁琐分析教学。试想一下,学生没有熟读课文,甚至没看过课文,即使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不会有多大印象。假如强调学生在反复诵读.背诵中进行整体感悟,他们自会从背诵中领悟文意。
2. 从学生角度讲,需要背诵积累
文言文要求掌握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的名.字.号,造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代表作品及文集。这需要识记,这就是要背诵记牢。
文言文要求的实词要就要求的实词解释,学生要对100多个实词用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即吃准咬透,一些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果你连原文都记不住,甚至不知出自谁的文章,表达什么意思。何来掌握.判断.运用能力的提高呢?
文言文要求对课文有一定分析.概括.提炼能力。能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和思想观点。这就需要靠背诵来打下扎实的功底,有意识的积累。
文言文要求默写。谁都知道,不会背诵哪会默写。
三.学习背诵的技巧
背书不可以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坏处很多,它对于学生智力和学习的伤害真是再怎么说都不为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的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3】
1.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才好。你可以从课文理解下手,就是通晓古文的译文,经常性地诵读译文,然后再对照古文的原意,“一句一理解,一段反复背”背出一部分再背下一部分,这样,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就有“成就感”了
2.利用句式,速记成诵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这些句式能帮助我们很快地背诵课文。
文言文的句式也有如对偶句.排比句,这些句子整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用词大同小异,读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利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来专门记忆它们。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又如,《爱莲说》中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 用遗忘曲线规律来背诵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4】学习文言文,也可以用遗忘曲线规律,多次进行反复的背诵,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记忆。背书的效率和效果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达到终身不忘的效果。
文言文背诵还可以利用提纲来提示;可以根据文章结构来帮助;可以发挥想象力联想来背诵;可以课堂表演,激趣记诵。总之,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关键在于学生要用心去发现,总结适应每类文言文的背诵方法。
教学文言文,背诵是关键。古人学习,究竟烂熟于心,融会贯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5】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古人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已经被你悄然地掌握了,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
【2】李霁野《給少男少女》重庆出版社1983(2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3)
【4】艾宾浩斯《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51)
【5】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新世界出版社20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