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探寻

【作者】 邓成桂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镇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要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就应弃传统“一言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教师新颖多样的教学法中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提高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创建高效语文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新课改实践中的重要追求。但由于传统“一言堂”模式教学影响太深,加上受“应试追求”左右,很多教师都不敢放大手脚,大胆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尝试性探究教学,以担心画虎不成反象狗,既费了时间,又没有效果。在全面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必须走提高教学效果的课改之路,那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之,实践告诉我们,还是必须创新策略,大胆运用多种方法开启语文教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提升策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我们可通过这样几种方式加以落实。
  首先,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
  其次,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弊病的影响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沦落为考试的机器人,个性与爱好被残酷抹杀,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走向叛逆,与家长、教师的教育唱反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安排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成功入驻课堂,为高效课堂的创建可以说是插翅添翼。因为,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让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从而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尽情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充分而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以达到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到:“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要达到此效果,就需要我们在“不教”之前就要“先教,授予方法”。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预习课文、如何朗读、如何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等等。特别是在预习环节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在实践中让他们习得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预习课文,首先要了解其内容。而了解文言内容,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弄清如何生字、多音字等特殊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预习诗词时,还应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文意,还应深入地学习了解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教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指导,甚至参与学生的预习中去。
  四、强化写作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是一个涉及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教学。现实中,我们很多教师是不注重写作教学与训练的,认为写作分差不大。这是错误的。学生怕作文,不敢写,也写不出。多年教学告诉我们,对于小学生写作文,切不可出难题,我们要利用单元话题,使学生有话可写,有例可参。教师要给学生提示,可以给他们一些范例,让他们学着模仿,也可以共同口头作文,然后才写。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已学知识,尽力写自己的东西,讲评作文时,以鼓励、表扬为主,抓住共性错误点评,范读优秀作品,甚至是与学生共赏创新的一句话,一个短语,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作文要常训练,时间久了,学生不但不怕,而且还有创作的激情,对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五、创新课外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是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有效平台,当然,也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补充。而在实践中,我们个别教师贯彻“抄抄抄,老师的法宝”理念,就是要求学生进行“回答式”或“抄写式”的训练,这种语文作业模式,不仅单一,内容不全面,还会伤让学生生腻,伤了兴趣。因为实践已告诉我们,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成了学生学习包袱,查找答案、抄袭作业甚至请人代劳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不利于学科教学的。针对如此现象,教师应“依标据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改变些作业类型,多改变些作业方式,吸引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地完成每一课时的作业。如教完《变色龙》后,我们可以“口头训练型”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小说中人物语言描写的重要性,从中感悟到人物的形象特征,体会文章的主旨。这样设计,既体现了作业的“可变性”和“新颖性”,也符合课标要求---借助于教材内容,作用于教师引导。但我们也要注意,作业的创新,万变不离其“本”,增强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去积极完成,才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当然,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还有很多,如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但不论哪种方法策略,我们都以达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为前的施教,这样通过师生互动共建,才能让高效课堂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祝元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的探索[J].读与写,2014年。
  [2]高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新课程,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