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美术作业评价策略
【作者】 王玉龙
【机构】 山东省兰陵县第二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效果的检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同时又是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反馈,以便学生及时总结。美术教学课时少,师生接触时间有限,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作业评价这一对话渠道,运用“等级+评语”这一集合评价方式,以人为本立足发展,激励为主,彰扬个性,以情动人,动静态评价相结合,努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学校 美术作业 评价策略
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今天,学生的素质培养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甚至家长认可。但完整的教育决不能缺少美术教育,而且要将其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因为美术教育更多地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观念;初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正确的学习、工作、劳动态度和较强的责任感,特别是对于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的认识。
美术教育单靠课堂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落实好45分钟以外的学习,注重个别辅导及学生兴趣,特长的养成教育,就课堂教学以外的诸多环节中,我认为作业的反馈作用尤其显的重要,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重视。
在常态课教学中,大多数美术教师所用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将学生的作业按优劣进行分类,然后在作业上写上文字或是符号,具体形式大致有这样几种:
形式 优劣分级
文字形式 特优 优秀 良好 一般 合格
字母形式 A+ A B C D
图形形式☆☆☆☆☆ ☆☆☆☆ ☆☆☆ ☆☆ ☆
具体操作是:学生完成美术作业后,由课代表收齐转交教师,教师评价后待下一次的美术课上讲评后发还给学生。这样的 作业评价方式,操作方便简单,只要教师选一名较能干的课代表负责按时收齐作业,然后一一做好记录即可。由于美术作业大多,为平面的绘面形式,所以这一作业评价模式成为广大美术教师评价美术作业的主要方式,并且还会继续延用下去。但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的简单和不合理。比如过于用成人的眼光进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模式过于单一。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作业评价又何尝不是呢?无论学生的作品是好是坏,教师都应该采取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案要根据课业类型的不同来制订,不能将作业评价环节笼而统之为一个模式,不能简单化、单一化,因为一种评价方式对一部分人或许恰当,但对其他目标可能就不适用。笔者认为初中美术作业评价要尽量遵循以下策略:
一、全面评价,实事求是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话揭示了教书、育人的真谛及两者的一致性,美术作业评价也应追求一个“真”字,要讲实事求是。
以往,我们的评价多囿于“画得像不像”、“技法好不好”之类的问题,或对学生一味进行宽松的鼓励,评价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重视技法、重视鼓励诚然不错,但评价作业的最终标准应是作业要求,他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为克服片面和静态的评价造成的局限,我认为,作业评价还应结合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记录所得,适当地就学生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
如一张校运动会标志设计作业,我是这样评价的:“良。 标志的含义明确,造型有动感,较符合运动会的特点。美中不足的是,图案的画工还不太精细,线条不够光滑流畅,希望能改进后上交。
二、民主对话,以情动人
评语是一面镜子,他既能反映学生某一阶段某一知识能力进展现状与不足,客观上也反映了教学者自身的艺术素养与价值取向。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教师必须走下高高的神坛,丢开所谓师道尊严,以平等的心态,导引者的角色与学生展开真心实意的对话,才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透过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承认、被理解和被尊重。既谓之“对话”,我的作业评价都是采用第二人称,以“你”呼之,亲切友善。评语决不是法官手下的判决书,而是娓娓道来,在交心中传达信息,通过诱导性评语指引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通过启发性评语指点发现成功之路,通过安慰性评语,扶平学生内心的伤疤,通过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三、尊重个性,突出重点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图形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美术作业中,同样也需要只属于一个学生的评语,这就要求教学者时常用敏锐的眼光,进行细致的观察,更要有一种认真耐心的态度。同样是不甚成功的两幅线描的作业,对一位外倾型的男孩,我的评语是:“杂乱的用线,可见你作画时的不耐烦!而没有一颗冷静细心的心,是很难做好一件事的,你说是吗?古人说,宁静致远,让我们共勉!”而对一位内向的男生,我的评语是:“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这很好!本画形体较准,大体已经交代清楚,但作品仿佛少了一份统一,杂乱的线条对画面起到了破坏作用,以后还需要深入地观察和思考。
在教师的评语下学生也可以写上自己的反思或意见,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我们和学生的距离,真心地交谈。
四、激励为主,批评含蓄
评语的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并不是内容的筹量齐观。要补短,更要扬长,要充分挖掘学生其作业过程的闪光点,而批评力求含蓄,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兴趣,端正态度,拓展知识,提高技能,从而走向成功”。
初中学生由于学校和家庭的环境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乏胡涂乱抹的学生,对于他们,我曾这样下评语:“线条粗犷有力,一气呵成,应该说你有条件,也完全有能力画好这张画,可惜你未能把握。作为老师,我为你感到难过。顾头不顾尾,这似乎是鸵鸟的做法。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又何尝没有闹过这样的笑话!凡事都要从整体着手,统盘考虑。希望下次先构图,再在框架里面画形体,按部就班,OK!”;“万事开头难,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就要相信自己,把下面几步走完。一件没有完成的作品,总会给人留下点遗憾!你说呢?”…… 第二次作业态度, 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然,任何一位伟人都同样有其幼稚的童年,就如爱因斯坦少时做的板凳、爱迪生孵鸡蛋的故事。正因为如此,就要求我们正视学生学习中的每一小步,以发展的眼光面向未来,要坚信,只要有阳光和雨露,小树终究会长成参天大树。
关键词:初中学校 美术作业 评价策略
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今天,学生的素质培养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甚至家长认可。但完整的教育决不能缺少美术教育,而且要将其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因为美术教育更多地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观念;初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正确的学习、工作、劳动态度和较强的责任感,特别是对于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的认识。
美术教育单靠课堂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落实好45分钟以外的学习,注重个别辅导及学生兴趣,特长的养成教育,就课堂教学以外的诸多环节中,我认为作业的反馈作用尤其显的重要,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重视。
在常态课教学中,大多数美术教师所用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将学生的作业按优劣进行分类,然后在作业上写上文字或是符号,具体形式大致有这样几种:
形式 优劣分级
文字形式 特优 优秀 良好 一般 合格
字母形式 A+ A B C D
图形形式☆☆☆☆☆ ☆☆☆☆ ☆☆☆ ☆☆ ☆
具体操作是:学生完成美术作业后,由课代表收齐转交教师,教师评价后待下一次的美术课上讲评后发还给学生。这样的 作业评价方式,操作方便简单,只要教师选一名较能干的课代表负责按时收齐作业,然后一一做好记录即可。由于美术作业大多,为平面的绘面形式,所以这一作业评价模式成为广大美术教师评价美术作业的主要方式,并且还会继续延用下去。但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的简单和不合理。比如过于用成人的眼光进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模式过于单一。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作业评价又何尝不是呢?无论学生的作品是好是坏,教师都应该采取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案要根据课业类型的不同来制订,不能将作业评价环节笼而统之为一个模式,不能简单化、单一化,因为一种评价方式对一部分人或许恰当,但对其他目标可能就不适用。笔者认为初中美术作业评价要尽量遵循以下策略:
一、全面评价,实事求是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话揭示了教书、育人的真谛及两者的一致性,美术作业评价也应追求一个“真”字,要讲实事求是。
以往,我们的评价多囿于“画得像不像”、“技法好不好”之类的问题,或对学生一味进行宽松的鼓励,评价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重视技法、重视鼓励诚然不错,但评价作业的最终标准应是作业要求,他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为克服片面和静态的评价造成的局限,我认为,作业评价还应结合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记录所得,适当地就学生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
如一张校运动会标志设计作业,我是这样评价的:“良。 标志的含义明确,造型有动感,较符合运动会的特点。美中不足的是,图案的画工还不太精细,线条不够光滑流畅,希望能改进后上交。
二、民主对话,以情动人
评语是一面镜子,他既能反映学生某一阶段某一知识能力进展现状与不足,客观上也反映了教学者自身的艺术素养与价值取向。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教师必须走下高高的神坛,丢开所谓师道尊严,以平等的心态,导引者的角色与学生展开真心实意的对话,才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透过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承认、被理解和被尊重。既谓之“对话”,我的作业评价都是采用第二人称,以“你”呼之,亲切友善。评语决不是法官手下的判决书,而是娓娓道来,在交心中传达信息,通过诱导性评语指引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通过启发性评语指点发现成功之路,通过安慰性评语,扶平学生内心的伤疤,通过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三、尊重个性,突出重点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图形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美术作业中,同样也需要只属于一个学生的评语,这就要求教学者时常用敏锐的眼光,进行细致的观察,更要有一种认真耐心的态度。同样是不甚成功的两幅线描的作业,对一位外倾型的男孩,我的评语是:“杂乱的用线,可见你作画时的不耐烦!而没有一颗冷静细心的心,是很难做好一件事的,你说是吗?古人说,宁静致远,让我们共勉!”而对一位内向的男生,我的评语是:“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这很好!本画形体较准,大体已经交代清楚,但作品仿佛少了一份统一,杂乱的线条对画面起到了破坏作用,以后还需要深入地观察和思考。
在教师的评语下学生也可以写上自己的反思或意见,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我们和学生的距离,真心地交谈。
四、激励为主,批评含蓄
评语的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并不是内容的筹量齐观。要补短,更要扬长,要充分挖掘学生其作业过程的闪光点,而批评力求含蓄,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兴趣,端正态度,拓展知识,提高技能,从而走向成功”。
初中学生由于学校和家庭的环境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乏胡涂乱抹的学生,对于他们,我曾这样下评语:“线条粗犷有力,一气呵成,应该说你有条件,也完全有能力画好这张画,可惜你未能把握。作为老师,我为你感到难过。顾头不顾尾,这似乎是鸵鸟的做法。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又何尝没有闹过这样的笑话!凡事都要从整体着手,统盘考虑。希望下次先构图,再在框架里面画形体,按部就班,OK!”;“万事开头难,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就要相信自己,把下面几步走完。一件没有完成的作品,总会给人留下点遗憾!你说呢?”…… 第二次作业态度, 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然,任何一位伟人都同样有其幼稚的童年,就如爱因斯坦少时做的板凳、爱迪生孵鸡蛋的故事。正因为如此,就要求我们正视学生学习中的每一小步,以发展的眼光面向未来,要坚信,只要有阳光和雨露,小树终究会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