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课堂应多让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 罗 杨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作为奠基教育重要平台,我们要开展自主学习,在让学生得到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同时,也让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发展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开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语文的奠基作用就是为学生将来工作、生活、学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生接受最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时使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态度,习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既是新课标要求,也是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使然。因此,对于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初中学生,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就尽可量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看法。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教师“一言堂”,独揽了教学三尺讲台,这种模式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为此,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落实学生主体理念,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在竞争激励的今天的积极作用。我们知道,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我们要根据其要求,把课文的“三维”目标设计成前置性练习,安排学生在新授课前或课中运用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预习自学,再根据反馈结果开展教学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就是要求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应安排时间让学生通过亲身尝试、探究、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因此开展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自主习得技能;在学的过程中,它是一种建立在对新事物、新知识、求知欲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已掌握旧知识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已经掌握学法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体验成功基础上的“终身学”。这是我自身教学实践和搬运“他人之石”获得的认识。我想,只有我们认识清楚了,方向就会明确,目标就会达成,成功就会出现。
二、搭建平台,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要开展好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搭建平台,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自主行为,把学习落实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在游泳中学游泳,学生的学习能力才可能得到有效培养。
(一)授予自主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教法,更要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举一反三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方法上探究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与原理,掌握如何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提高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如预习中生字新词的学习、阅读的预习、疑难问题的处理等,都需要教师授予方法,让学生运用此方法能化解问题,获得成功。只有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才能坚实学生自主学习信心,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二)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语文开展自主学习,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不仅需要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还要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一是反复阅读的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语文是能读懂的,要开展自主学习,必须让学生反复阅读,但这需要教师授予朗读技巧。二是爱查资料的习惯。初中语文要求掌握一定文学常识,需要联系作者背景学习,而这些隐于课文背后的知识就需要学生动手查阅资料或工具书,如何搜集,就得要求教师课前授予方法。三是爱动笔墨的习惯。语文需要圈、勾、画,需要摘录、积累优美词句,这就要求学生勤动手、勤记录。四是敢于置疑的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五是乐于合作的习惯。现代教学论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这是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不能解决而必须走的集体合作探究化道路。
(三)培养学生质疑学习意识。有效学习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自主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学得基础知识,更要养成动脑思考质疑学习的习惯,具有能从平淡中发现问题的慧眼和敢于置疑、探究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开展自主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精力的投入与智力的投入并重,并且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有穷追深究的勇气与意志。正如于漪所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真正自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坚定的意志,需要学生精力和智力大量的有效的投入,需要学生有创新、探究的精神和一定深度的思维品质训练,这才是自主学习的真正要义。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时,不在于老师讲与不讲,讲多讲少的问题,而是如何讲,更重要的是善于始终注意鼓励、培养、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和问题意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多搭建平台,让学生得到锻炼。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发挥他们主体性,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才能落实,语文素养也算是全面,才算真正达成了奠基义务。
参考文献:
[1]范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2]钱小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14年。
[3]韩红良,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开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语文的奠基作用就是为学生将来工作、生活、学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生接受最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时使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态度,习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既是新课标要求,也是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使然。因此,对于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初中学生,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就尽可量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看法。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教师“一言堂”,独揽了教学三尺讲台,这种模式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为此,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落实学生主体理念,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在竞争激励的今天的积极作用。我们知道,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我们要根据其要求,把课文的“三维”目标设计成前置性练习,安排学生在新授课前或课中运用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预习自学,再根据反馈结果开展教学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就是要求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应安排时间让学生通过亲身尝试、探究、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因此开展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自主习得技能;在学的过程中,它是一种建立在对新事物、新知识、求知欲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已掌握旧知识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已经掌握学法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体验成功基础上的“终身学”。这是我自身教学实践和搬运“他人之石”获得的认识。我想,只有我们认识清楚了,方向就会明确,目标就会达成,成功就会出现。
二、搭建平台,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要开展好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搭建平台,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自主行为,把学习落实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在游泳中学游泳,学生的学习能力才可能得到有效培养。
(一)授予自主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教法,更要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举一反三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方法上探究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与原理,掌握如何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提高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如预习中生字新词的学习、阅读的预习、疑难问题的处理等,都需要教师授予方法,让学生运用此方法能化解问题,获得成功。只有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才能坚实学生自主学习信心,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二)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语文开展自主学习,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不仅需要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还要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一是反复阅读的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语文是能读懂的,要开展自主学习,必须让学生反复阅读,但这需要教师授予朗读技巧。二是爱查资料的习惯。初中语文要求掌握一定文学常识,需要联系作者背景学习,而这些隐于课文背后的知识就需要学生动手查阅资料或工具书,如何搜集,就得要求教师课前授予方法。三是爱动笔墨的习惯。语文需要圈、勾、画,需要摘录、积累优美词句,这就要求学生勤动手、勤记录。四是敢于置疑的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五是乐于合作的习惯。现代教学论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这是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不能解决而必须走的集体合作探究化道路。
(三)培养学生质疑学习意识。有效学习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自主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学得基础知识,更要养成动脑思考质疑学习的习惯,具有能从平淡中发现问题的慧眼和敢于置疑、探究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开展自主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精力的投入与智力的投入并重,并且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有穷追深究的勇气与意志。正如于漪所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真正自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坚定的意志,需要学生精力和智力大量的有效的投入,需要学生有创新、探究的精神和一定深度的思维品质训练,这才是自主学习的真正要义。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时,不在于老师讲与不讲,讲多讲少的问题,而是如何讲,更重要的是善于始终注意鼓励、培养、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和问题意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多搭建平台,让学生得到锻炼。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发挥他们主体性,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才能落实,语文素养也算是全面,才算真正达成了奠基义务。
参考文献:
[1]范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2]钱小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14年。
[3]韩红良,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