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作者】 王景健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十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由于学生会受外界因素与内在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在教学中还是继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分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的进行教学,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位学生均能平衡发展,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 数学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核心就是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让成绩优秀、中等以及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能在的课堂上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都受应试教育,一直沿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展开的,使得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再加上教师迫于中考的压力,特别偏爱优生,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尖子生身上,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浇灭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这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分层教学刚好可以改善这一先现状,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能够直接影响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的差异以及学习自主性进行划分,将全班学生分成A、B、C 、D等四个层次,划分标准如下:A层次的学生:学生基础牢靠、接受能力强,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B层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强,有上进心,基础牢靠、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C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弱、思维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性不够。D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自主性不够。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划分层次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公开,要全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教学目标分层
  将学生合理分层之后,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以便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如A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设计出一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完成基本练习题之后,可以找一些难度较大的课外书进行复习。B层次的学生,应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合适有效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C层次的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一些简单且具有深度的问题。而对于D层次的学生,教师尽量设计出简单的问题,其主要就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譬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分成四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自行摸索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B层次的学生,能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合理的运用已获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C层次的学生,能够平衡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要求学生自行解决课本上的例题,也可以做一些简单易懂的新题。而对于D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只需要学生说出平行线的性质,能够合理的应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可以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只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三)分层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用同一标准去评价学生,一直沿用传统的笔试评价方法,非但没有如实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还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如:对于C 、D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表扬评价,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或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若发现学生学习有所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鼓励与支持,如:真棒!老师,相信你,下次会更好!继续努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划分学生,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选择合适有效的评价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汤静. 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2]李荣.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3]姚朋利.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