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杨小艳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铜堡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要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就是提高数学育人的实效性。传统数学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应试”,在培养学生解题技能和计算能力上耗去过多时间,导致学生没有较多实践机会,应有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让数学课堂发挥应有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好实践,是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要追求。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以学彰教的今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而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必须增强学生“我要学”的意识和动力,而这动力就源于强烈的兴趣。因此,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中,我们首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兴趣驱使下主动学习。
  (一)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爱听带有动作声音色彩的语言,尤其是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将应用题情境做一些动态处理,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数形结合》时,我们可引导学生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许多学生感到抽象难学,我就告诉学生,不论哪一种数,你一定学会画它的线段及图像,记住它的图像,对照他的性质,数在你脑子里就建立起来了,从概念进行抽象化引导学生。学生在这种兴趣盎然的气氛中,不但强化了概念理解,影响深刻,同时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二)实施直观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在教学中贯彻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实施直观化教学,以达到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我利用多媒体把长方形的边框线和填充即长方形的面积部分用不同颜色线不断闪烁,来区别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知道周长是指周围线的长度、面积是面的大小。通过对比,学生自然就知道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了,计算时就不会误用公式。
  二、有效运用提问策略
  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学生无疑需教有疑。而“教有疑”理念的落实就是运用提问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保障。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提问这个系统工程,当然,要让提问在数学的课堂中更有效,设置有效的提问还远远不够,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提问哪些同学,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个别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学生作出回答,关键要起到一个提示、引导、过渡的效果。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回答。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目的。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当然,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新的教学方法支撑,才能让学生有新的学习方法。就如传统“一言堂”模式,注定了学生就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在实施新的学习方式时,我们必然要有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过,今天我们虽然倡导探究式教学,但并不否定接受式学习,因为接受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探究式教学,其效率必然是低下的,学生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研究。而有效的探究式教学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从何而来呢,可以来自接受性学习,也可以来自探究式教学,但主要是来自接受性学习。另一方面,探究式教学也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接受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具体经验作支柱,而探究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具体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究式教学又是接受性学习的基础。再者,在研究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使知识及其运用策略得到巩固并获得新的理解。同时,探究式教学在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探究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识的必要途径。显然,这些作用都是接受性学习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还是离不开一定范围内的接受式教学,但同时倡导更多样的,特别是探究式教学,这样可以丰富教学趣味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引导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反哺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我们不仅在教的过程要生活化,还要实现数学练习生活化,其设计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不断沟通生活中数学与教材中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追求,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的工作梦。在全面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更要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实践,力争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唐红梅,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17年。
  [2]郝孟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