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弘扬中华历史 唱响爱国主题曲——初中历史教学感悟
【作者】 谭淑容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仍然是我们必须继续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祖国悠久文明、爱国美德、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等几方面继续高唱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不读史慢无以爱其国”,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少数学生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抱有怀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有抵触情绪,那么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通过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来自对自己祖国历史的深刻了解。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的祖先,经过历代艰辛劳动,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使我国在许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堪称世界之最。当人类仰视天宇,感到神秘莫测时,我国已跨进天文学的先进行列。在数学领域里,也做出过举世公认的贡献。在救死扶伤的医疗事业方面,我国有其独特的成就。我国古代还留下了丰富的哲学、军事、政治、科学、史学、地理、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的杰出著作,我国的农艺、工艺、建筑、水利工程等,至今仍令世人惊叹不已。
我国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故乡,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蜿蜒绵亘的万里长城,贯通南北的交通动脉的大运河,世界巨大的赵州桥,规模宏大的都江堰,雄奇瑰丽的故宫,建筑艺术皆异彩流光,均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也是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从秦代兵马俑到唐三彩和宋瓷,陶瓷技艺独步世界。屈原辞赋脍炙人口;李杜诗篇,百代吐芳;晋代书法,笔走龙蛇;唐宋绘画,独树一帜……在中国,属于世界之最的太多,而比欧洲和其他国家早几百年、一千多年的发明、著作等科技成果则更多。
可见,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灿,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不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通过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教育,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继而强迫中国政府一次又一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可以在中国贩卖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攫取特权、强占租界、分割土地、勒索巨额赔款、制造血腥惨案。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苦难抗争的人民。我们被鄙视为东亚病夫,在自己的土不能随便走动,而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阻在公园门外……。中国人民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可爱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呻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
为了能够洗雪这些耻辱,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作为人的尊严,为了使中国走上一条新的道路,曾有无数人战斗、流血、献身,从林则徐到洪秀全,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从长征的无数勇士到雨花台畔的十万英魂……,这些为了中国的昨天、今天而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他们之所以能这样,靠的就是这种奋发图强的、崇高的、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胜劣败,是自下而上竞争的法则;弱肉强食,是强权世界的逻辑。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后人伐之。落后就要挨打,图强方能御侮。
当今世界的竞争已转入以国民素质为中心的人才的竞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志气的中国青年,必须满怀振兴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把振兴中华的神圣任务担当起来。
三、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教育,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走了一些弯路,影响了经济建设的速度,尤其是十年动乱,使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得很大。爱国主义不是闭关自守,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中国这艘几乎撂浅的航船引向了辽阔的海洋。三十多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当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必须加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立志报效祖国养育之恩,为中华之掘起而努力奋斗。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永远高唱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曲,培养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不读史慢无以爱其国”,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少数学生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抱有怀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有抵触情绪,那么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通过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来自对自己祖国历史的深刻了解。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的祖先,经过历代艰辛劳动,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使我国在许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堪称世界之最。当人类仰视天宇,感到神秘莫测时,我国已跨进天文学的先进行列。在数学领域里,也做出过举世公认的贡献。在救死扶伤的医疗事业方面,我国有其独特的成就。我国古代还留下了丰富的哲学、军事、政治、科学、史学、地理、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的杰出著作,我国的农艺、工艺、建筑、水利工程等,至今仍令世人惊叹不已。
我国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故乡,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蜿蜒绵亘的万里长城,贯通南北的交通动脉的大运河,世界巨大的赵州桥,规模宏大的都江堰,雄奇瑰丽的故宫,建筑艺术皆异彩流光,均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也是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从秦代兵马俑到唐三彩和宋瓷,陶瓷技艺独步世界。屈原辞赋脍炙人口;李杜诗篇,百代吐芳;晋代书法,笔走龙蛇;唐宋绘画,独树一帜……在中国,属于世界之最的太多,而比欧洲和其他国家早几百年、一千多年的发明、著作等科技成果则更多。
可见,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灿,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不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通过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教育,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继而强迫中国政府一次又一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可以在中国贩卖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攫取特权、强占租界、分割土地、勒索巨额赔款、制造血腥惨案。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苦难抗争的人民。我们被鄙视为东亚病夫,在自己的土不能随便走动,而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阻在公园门外……。中国人民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可爱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呻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
为了能够洗雪这些耻辱,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作为人的尊严,为了使中国走上一条新的道路,曾有无数人战斗、流血、献身,从林则徐到洪秀全,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从长征的无数勇士到雨花台畔的十万英魂……,这些为了中国的昨天、今天而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他们之所以能这样,靠的就是这种奋发图强的、崇高的、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胜劣败,是自下而上竞争的法则;弱肉强食,是强权世界的逻辑。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后人伐之。落后就要挨打,图强方能御侮。
当今世界的竞争已转入以国民素质为中心的人才的竞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志气的中国青年,必须满怀振兴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把振兴中华的神圣任务担当起来。
三、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教育,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走了一些弯路,影响了经济建设的速度,尤其是十年动乱,使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得很大。爱国主义不是闭关自守,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中国这艘几乎撂浅的航船引向了辽阔的海洋。三十多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当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必须加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立志报效祖国养育之恩,为中华之掘起而努力奋斗。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永远高唱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曲,培养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