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三步法”提升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作者】 王正娟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十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版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要不断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读前”精心准备,“读中”思考判断,“读后”深刻感悟,并对“前中后”三个步骤进行阅读技巧指导,同时,要大量增加阅读训练机会,逐步扩大阅读量,不断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在提升“阅读技能”一节指出: 学生能“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阅读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明确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能“根据情境、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及人物行为发生的顺序,预测事件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英语阅读兴趣,最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这一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英语人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增加学生阅读量,加强阅读技能训练。为此,我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探索了提升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读前、读中、读后”三步教学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读前——精心准备
  1.读前思考,有趣导入。在正式阅读英语材料之前,老师用两三分钟时间考虑一些引入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说明材料背景。可从文章的标题入手,用于提示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等。有的短文,其标题本身就有吸引了,老师就用不着多讲了。例如,初三年级的阅读文“Strange Erentin Bell Town”一文,就有这个特点。
  2.说明阅读目的,提示阅读方法。对于某方面的文字材料,有必要时老师可以在这个“读前准备”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某种事先预测。预测的方法是:A、审查文章附加的视觉信息(图片、地图、相片等):B、写下对标题的看法或反馈意见;C、让学生写下自己希望文章回答的问题。在这一步骤中,老师也可以为某些特定的文字材料设计读前活动。如,要让学生读一篇关于老年人问题的文章时,我这样做的:a) 带一些反映老人的生活或工作情况的图片(取自报纸或杂志上),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小组讨论老人的生活、工作和他们的的忧虑、麻烦与问题,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互相交换不同的意见。b) 阅文前,要求学生两人或结对讨论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人到多少岁才进入老龄?你认为人可长寿的因素有哪些?对当前社会上的老人问题,你有何种见解和意见?这样既能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又产生阅读的欲望。学生在讨论中会提出各种看法,有不同意见,这很好,他们关心的问题,所给的文字材料中会提到的。讨论后,老师让学生读文章,看看自己与作者的观点是否一致,从而提高认识能力。
  二、读中——思考判断
  学生进入阅读时,要让他们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老师必须指导阅读方法和技巧。在这一层次上,笔者总结出了如下的指导方法:
  1.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框架和大意。通读前,可先看一下文后的问题,带着问题或目标去阅读,以便抓住阅读目标,“抓获”必选之项。也可以先看头段和末段,抓住其中的主题句(主题句一般在头段或末段) 。主题句是文章的核心,抓住了主题句这个“牛鼻子”,就能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或什么人了,也可看出了作者的想法。明确了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各段内容也容易记住了。读时尽可能记住有关具体信息出现在哪一段。要向学生说明,一篇文章的主题,一般都通过许多细节来阐明。阅读时,“细节”不可不注意。细节”问题,有时是测试的项目。丢了细节,答题会出错。抓“细节”,有助于对全文意义的深刻理解。
  2.选择性阅读。当要查寻某些特别信息时,如找数据、电话号码、日期、价格、人名、地名等,都可以用快速的“扫描”的方式来获取。阅读时,对于某个涉及不关紧要的事的段落,可以跳过,不必再看,这就是“略读”。略读是为了不多费时间,保证按时完成主要任务。
  3.读中思考判断。这是英语阅读训练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所写的事,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作者所用的表达方式,要有正确的理解,不可误解。误解了,若是应考,那就吃亏的。读时,总不可避免地碰到面孔陌生的词语。怎么对付呢,我这样告诉学生的:不用慌,跳过去,因为它们不会影响你对全文主要意思的掌握。往下读,再根据上下文或语境,对这些“陌生词”来个“猜测”,十之八九是猜中的。有些“陌生词”是关键词,是选项,你不能忽视它。如何猜测新词语的词义或语义呢? 我教学生常用以下办法:(1) 通过上下文和语境进行猜测。如,“Mark got on the motorbike, I sat behind him on the pillion, and we roared off into the night.”假如 pillion 和roared 是生词,就可以从前面的“Mark got on the motorbike”和后面的“I sat behind him”来推断,“pillion就是“后坐鞍”(saddle for a passage behind the driver of a motorbike”);根据语境可推测, roar(ed) off 就是“呼的奔驰出”(dash off)之意。(2)通过作者给出的定义推测。(3)通过事例去推测。在文章中,作者总会通过一些事例来解释他的论点、看法、结论或立场观点。这时可以从例子进行猜测词义。(4)通过词形去猜测。根据构词法,若生词是复合词,派生词,转换词或其他变化形式的词,其词义是容易推断出来的。
  三、读后——深刻感悟
  深刻感悟,主要是指导学生对所阅读英语文本作深层的分析思考,加深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思考,是按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文章的逻辑层次进行判断推理,把文章的深层含义(如文章的寓意、言外之意、作者的结论、立场、观点等)挖出来。有些深层的理解题,还要求学生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或社会生活常识,才可能作出正确断定。值得注意的是,对同一件事,由于人的价值观不同,想法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和结论往往就不一样。我们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主张,对所读的书,要有分析批判的态度和观点,不可充当应声虫。
  读后,对作者的观点、思想和结论有何理解和评论,有何感悟,不经深思,忘说一通,这是不可行的。这一点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随时注意。老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读书,多了解社会生活,多分析所见所闻,认识力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提升
  总之,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老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加强教学方法改进的研究,着力加强英语阅读的“读前、读中、读后”的指导,增加阅读训练机会,扩大阅读量,使英语阅读教学真正发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