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作者】 孙佃荣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镇王家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低年级的学生,上课自制力差,敢说敢做、爱玩爱问,还常常会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尝试一下体验教学,,才能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树立“体验”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数教学真正成为数学快乐的教学,真正达到师生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体验到渴望学习数学的快乐。
  小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生活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置身于数学的生活花园里。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是这样联系生活,轻松引入:“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来学校上学,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也和我们一样热爱学习。今天,它们也要去“动物学校”上学。现在它们正在路上,到底有哪些小动物要去上学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充满好奇、童趣的氛围中学习、探究。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欲,而且培养了他们观察能力,并从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亲身经历数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类的 特征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动。”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动性,引导学生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从各个不同角度加以论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的头脑是对生活中的数学现实的解读。所以在活动中,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要引领学生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真正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首先出示一组算式:12÷2=6,36÷6=6,48÷8=6……让学生观察找到它们的共同规律:商是6。然后引导学生也举例说出这样的除法算式。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的商都是6呢?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找到被除数与除数﹑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最后,再进一步举例论证这一规律的准确性。这一活动过程让抽象的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认知系统不断建构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尽量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让他们在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反思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环节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分层让学生活动的:用剪刀﹑硬纸板等工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拼﹑摆摆,猜猜能拼成哪些图形?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找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与拼成正方形﹑长方形的内在联系;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快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教师不是停留在这一步,而是让学生再想一想有否其他的推导方法,提出了能不能只用一个三角形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共同研讨﹑一起操作,采取各种割补法进一步验证公式的可靠性。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深刻体验了公式推导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效率同步提高。
  三.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数学的学以致用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传播知识这个层面上,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处。课标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而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于有否存在一定的生活应用的意义。例如,教学了三角形的特性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稳定性这一优势,让学生如何把不稳课桌椅修理稳定。在教学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让小说搞这样的课题:“学校决定在校内建造一个圆形喷水池,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合作,当一会小小的设计师”……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应用数学的教学中,要时时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在解决问题时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教师如果不因势利导,而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会抹杀学生的潜能。体验教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但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应该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