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藏语文创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究
【作者】 巴桑卓嘎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藏语文高效课堂是个集结体,需要多种方法和手段。教师转变观念是前提,重在细节,注重过程,强化学生的藏语文实践,重在素养追求。
关键词:初中藏语文 高效课堂 建构 实践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40分钟的单位时间中,教师充分利用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参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三维目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藏语文作为新课改实践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如何通过新课改行为更好更快地达成育人目标是我们实施课改的初衷,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近几年的初中藏语文教学中,我一直用建构高效课堂的活动作为载体,努力去实现育人的最优化。
一、创建高效课堂,转变教师角色是起点
传统教学,教师有着浓厚“师道尊严”观念,认为自身是教育活动的主宰,是知识权威的化身,在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和道德的“传教式”的角色。而把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宣泄教育的接收端,导致学生被动习惯接收,成了知识学习的“老爷”而不是主动获取的探究者。我们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知识意义建构的主人,如果他本身不参与或学习不作为,教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知识强加于他,即使可能,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新课改课的实践中,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放下架子,主动走下居高临下的讲台,走近学生,以平常心态和学生交朋友,让教学变成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生活。还学生主人翁地位,还自身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分清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搞好“为学服务”工作。
二、创建高效课堂,营造民主氛围是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和建议,勇于大胆创新。因此,我们要建构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先要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在学生学习时,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有愉快学习的体验和感悟,习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古人“爱其师方能信其道”的教诲是对学生的勉励,而对教师的勉励应理解为“爱其生才能授其道”。所以,我认为营造民主氛围应是高效课堂建构的基石,教师要把教学看作是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滋养过程,以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三、创建高效课堂,注重藏语文实践是关键
新课标指出:“藏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藏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藏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藏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藏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藏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藏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藏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藏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藏语文的规律。在藏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藏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藏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藏语文、用藏语文中渐渐习得藏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创建高效课堂,创新教学手段是重点
高效率呼唤新方法。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不能沿着传统路一讲到底,而要创新手段,用更多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行为去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又具喜闻乐见特性的活动中快乐参与。而现在,随着“班班通”工程在各大校园落户,现代教育手段进驻教室也成为现实。我们藏语文教师要把这一科技成果率先用在教学实践上,以此来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别开生面的平台中学藏语文、用藏语文。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学生由于没有紫藤萝的概念,很难理解紫藤萝的美,于是我先用多媒体介绍,再把瀑布般的紫藤萝展现在学生现前,学生被美陶醉,兴致勃勃,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慢读文本,品味描写紫散养萝的语句,就能很好地获得理解和感受了。当然新手段不光是运用多媒体,它也不否定传统手段,不过,它是传统手段的“组装”,例如,我们可以把游戏法和课本剧表演融为一体,教学《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如此,在教学中也能收到良好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背诵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五、创建高效课堂,强化人文教育是保障
人文教育虽不是知识,但可成为学生学得知识的“后勤保障”,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精神追求和学习动力。而且,这也是藏语文育人的重要功能。新课标为此指出:“藏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藏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藏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藏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藏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藏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更是高效课堂建构的需要。而很多教师认为这是多吃一举,其实,这是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希望我们教师要把它作为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藏语文学习兴趣的良好载体。
总之,要创建藏语文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从多种途径着力,注重细节,强化过程,力争把每个环节做得有效,让集结的高效课堂成为现实,并在学生藏语文素养提升中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力,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发生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
[2]王赵军,使用多媒体在藏语文教学中的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C].2010年。
[3]郁虹,探索有效朗读 提升藏语文素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
[4]李玲艳,创设活动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C].2010年。
关键词:初中藏语文 高效课堂 建构 实践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40分钟的单位时间中,教师充分利用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参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三维目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藏语文作为新课改实践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如何通过新课改行为更好更快地达成育人目标是我们实施课改的初衷,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近几年的初中藏语文教学中,我一直用建构高效课堂的活动作为载体,努力去实现育人的最优化。
一、创建高效课堂,转变教师角色是起点
传统教学,教师有着浓厚“师道尊严”观念,认为自身是教育活动的主宰,是知识权威的化身,在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和道德的“传教式”的角色。而把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宣泄教育的接收端,导致学生被动习惯接收,成了知识学习的“老爷”而不是主动获取的探究者。我们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知识意义建构的主人,如果他本身不参与或学习不作为,教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知识强加于他,即使可能,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新课改课的实践中,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放下架子,主动走下居高临下的讲台,走近学生,以平常心态和学生交朋友,让教学变成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生活。还学生主人翁地位,还自身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分清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搞好“为学服务”工作。
二、创建高效课堂,营造民主氛围是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和建议,勇于大胆创新。因此,我们要建构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先要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在学生学习时,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有愉快学习的体验和感悟,习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古人“爱其师方能信其道”的教诲是对学生的勉励,而对教师的勉励应理解为“爱其生才能授其道”。所以,我认为营造民主氛围应是高效课堂建构的基石,教师要把教学看作是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滋养过程,以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三、创建高效课堂,注重藏语文实践是关键
新课标指出:“藏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藏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藏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藏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藏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藏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藏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藏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藏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藏语文的规律。在藏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藏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藏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藏语文、用藏语文中渐渐习得藏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创建高效课堂,创新教学手段是重点
高效率呼唤新方法。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不能沿着传统路一讲到底,而要创新手段,用更多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行为去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又具喜闻乐见特性的活动中快乐参与。而现在,随着“班班通”工程在各大校园落户,现代教育手段进驻教室也成为现实。我们藏语文教师要把这一科技成果率先用在教学实践上,以此来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别开生面的平台中学藏语文、用藏语文。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学生由于没有紫藤萝的概念,很难理解紫藤萝的美,于是我先用多媒体介绍,再把瀑布般的紫藤萝展现在学生现前,学生被美陶醉,兴致勃勃,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慢读文本,品味描写紫散养萝的语句,就能很好地获得理解和感受了。当然新手段不光是运用多媒体,它也不否定传统手段,不过,它是传统手段的“组装”,例如,我们可以把游戏法和课本剧表演融为一体,教学《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如此,在教学中也能收到良好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背诵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五、创建高效课堂,强化人文教育是保障
人文教育虽不是知识,但可成为学生学得知识的“后勤保障”,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精神追求和学习动力。而且,这也是藏语文育人的重要功能。新课标为此指出:“藏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藏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藏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藏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藏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藏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更是高效课堂建构的需要。而很多教师认为这是多吃一举,其实,这是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希望我们教师要把它作为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藏语文学习兴趣的良好载体。
总之,要创建藏语文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从多种途径着力,注重细节,强化过程,力争把每个环节做得有效,让集结的高效课堂成为现实,并在学生藏语文素养提升中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力,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发生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
[2]王赵军,使用多媒体在藏语文教学中的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C].2010年。
[3]郁虹,探索有效朗读 提升藏语文素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
[4]李玲艳,创设活动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