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谢劲松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本文针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探索与创新
现代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已经发现的问题科学地解决,同时还应该积极分析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这样现代高中数学教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使用这样的方法,高中数学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提供积极帮助,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拥有更多可能。
一、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发展是现代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成长道路上具备更强的潜力,让学生在以后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就。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阶段,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要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应该积极创新和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提高能力。
1.高中数学老师不深挖教材以外的知识点
新课改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一次改革。学生的知识大多来自于课本,新课标教材删减了很多东西,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偷懒机会。举个例子来讲,笔者上课的时候,经常发现转身板书的时候,背后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传出来,并且特别频繁。此外,在笔者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觉得教师看不到自己,因此在书桌下面做一些小动作,如看课外书、折纸条、发呆等。这些都说明学生注意力并没有真正放在学习上面,而是在学习外面。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有问题。除此以外,依旧有很多高中数学老师延续传统按照教材讲解的方式,这种不深入的讲解不利于高中数学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太固定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课程,学习难度很高。仅思维这一方面就不可能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数学一整个脑力活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老师有好的方法无法讲给学生听,学生的困惑传达不到老师那里。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下,很难真正喜欢高中数学这门课。老师与学生处在对立面,与新课改目的相违背,不利于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3.高中数学老师不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标改革是方方面面的,应当由上至下彻彻底底地贯彻落实。很多地方的教学依旧沿用老式的教学模式,以应试为第一标准,增加知识点。板书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尽管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老师用不到,学生积极性很难被这些摆设调动起来。可以说这些资源都是不必要的,不仅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反而会妨碍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将创新意识作为学生能力考查的重点,在体现高考改革方面较好地处理了创新与控制试题难度的关系,试题注重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考查。为了考查创新能力,选拔具备较高数学素养、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高考数学试题坚持考查应用问题,试题立足课本,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实际,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那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找到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教学绕不过去的重要知识点。任何教师的教学都必须强调《余弦定理》教学。笔者教学的时候首先给学生整体介绍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比较明确和整体的认识。而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些内容应该怎么理解,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笔者会以朋友身份和学生交流和讨论,这样教学才更有效果。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而且教师为了确保学生真的懂得这些内容,往往会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这些课后作业其实往往是重复性的,也就是说,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基本都是在重复复习已经掌握好的知识,这就使学生做了大量无用功。更加重要的是,无用功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现代高中数学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新课改下,老师要更注重对余弦定理证明的讲解,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完成例子的证明过程,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
2.联系实际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并不单单只是课本上的一堆数据,如果没有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么数学仅仅是一堆乱码,没有任何意义。这就要求高中数学老师联系实际,讲解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几何概型》这一课时讲师应当结合实际制定教学大纲。几何概型题目基本被局限在利用物体面积之比得到概率,这种类型缺乏创新。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生活,创造出包含几何概型具有实际意义的例题。这么做的意义其实是让学生做题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生活永远是学习的最直接来源。从生活出发往往能让学生思维更敏锐,更快更直接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乘公交这件事可以创造出一道包含几何概型的例题:张明上学需要乘坐公交车,他从家走到公交站台需要20分钟,他要乘坐的公交车10分钟一班车,停靠站点1分钟,问张明刚到公交站台就可以坐上公交车的概率。类似这样的例题有很多,既学习了数学解题方法,又结合了实际生活,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
3.巧用视觉艺术,引导学生思考
视觉意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主要因为学生对影响视频的资料的关注度更高,更喜欢动态的事物。和纸质媒介相比,视频更生动,更富有生活气息,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程度更高。而当学生学习内容和生活能够关联起来的时候,学生就会将学到的内容带到生活中思考,这样思考效果更好。
现代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做课堂教学核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取科学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让学生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艳玲.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才智,2016(08).
[2]张海燕.如何突破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瓶颈[J].吉林教育,2016(09).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探索与创新
现代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已经发现的问题科学地解决,同时还应该积极分析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这样现代高中数学教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使用这样的方法,高中数学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提供积极帮助,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拥有更多可能。
一、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发展是现代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成长道路上具备更强的潜力,让学生在以后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就。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阶段,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要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应该积极创新和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提高能力。
1.高中数学老师不深挖教材以外的知识点
新课改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一次改革。学生的知识大多来自于课本,新课标教材删减了很多东西,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偷懒机会。举个例子来讲,笔者上课的时候,经常发现转身板书的时候,背后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传出来,并且特别频繁。此外,在笔者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觉得教师看不到自己,因此在书桌下面做一些小动作,如看课外书、折纸条、发呆等。这些都说明学生注意力并没有真正放在学习上面,而是在学习外面。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有问题。除此以外,依旧有很多高中数学老师延续传统按照教材讲解的方式,这种不深入的讲解不利于高中数学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太固定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课程,学习难度很高。仅思维这一方面就不可能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数学一整个脑力活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老师有好的方法无法讲给学生听,学生的困惑传达不到老师那里。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下,很难真正喜欢高中数学这门课。老师与学生处在对立面,与新课改目的相违背,不利于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3.高中数学老师不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标改革是方方面面的,应当由上至下彻彻底底地贯彻落实。很多地方的教学依旧沿用老式的教学模式,以应试为第一标准,增加知识点。板书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尽管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老师用不到,学生积极性很难被这些摆设调动起来。可以说这些资源都是不必要的,不仅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反而会妨碍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将创新意识作为学生能力考查的重点,在体现高考改革方面较好地处理了创新与控制试题难度的关系,试题注重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考查。为了考查创新能力,选拔具备较高数学素养、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高考数学试题坚持考查应用问题,试题立足课本,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实际,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那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找到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教学绕不过去的重要知识点。任何教师的教学都必须强调《余弦定理》教学。笔者教学的时候首先给学生整体介绍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比较明确和整体的认识。而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些内容应该怎么理解,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笔者会以朋友身份和学生交流和讨论,这样教学才更有效果。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而且教师为了确保学生真的懂得这些内容,往往会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这些课后作业其实往往是重复性的,也就是说,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基本都是在重复复习已经掌握好的知识,这就使学生做了大量无用功。更加重要的是,无用功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现代高中数学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新课改下,老师要更注重对余弦定理证明的讲解,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完成例子的证明过程,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
2.联系实际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并不单单只是课本上的一堆数据,如果没有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么数学仅仅是一堆乱码,没有任何意义。这就要求高中数学老师联系实际,讲解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几何概型》这一课时讲师应当结合实际制定教学大纲。几何概型题目基本被局限在利用物体面积之比得到概率,这种类型缺乏创新。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生活,创造出包含几何概型具有实际意义的例题。这么做的意义其实是让学生做题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生活永远是学习的最直接来源。从生活出发往往能让学生思维更敏锐,更快更直接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乘公交这件事可以创造出一道包含几何概型的例题:张明上学需要乘坐公交车,他从家走到公交站台需要20分钟,他要乘坐的公交车10分钟一班车,停靠站点1分钟,问张明刚到公交站台就可以坐上公交车的概率。类似这样的例题有很多,既学习了数学解题方法,又结合了实际生活,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
3.巧用视觉艺术,引导学生思考
视觉意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主要因为学生对影响视频的资料的关注度更高,更喜欢动态的事物。和纸质媒介相比,视频更生动,更富有生活气息,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程度更高。而当学生学习内容和生活能够关联起来的时候,学生就会将学到的内容带到生活中思考,这样思考效果更好。
现代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做课堂教学核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取科学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让学生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艳玲.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才智,2016(08).
[2]张海燕.如何突破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瓶颈[J].吉林教育,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