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营造和谐愉悦语文教学氛围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陈前艳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北城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良好的课堂氛围能给学生心理自由感和安全感,是学生放开想象,在大胆思考的必要条件。教学中,我们要多措并举,着力营造和谐愉悦教学氛围,让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氛围 和谐愉悦 营造
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到:“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催发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学习兴趣,激活主体性,还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才思考质疑,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但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从传统“师道尊严”中华丽转身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致力于学生的学。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一、提高教学艺术营造氛围
这虽不是营造氛围的良好方法,但较强的教学能力能获得学生亲近感、认同感,无疑地就能营造出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氛围,特别是我们小学生,只要是他们喜爱的老师授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显出来。也就是说,具有较强教学艺术的老师,其自身只要一出现在学生面前,就能给学生带来一定和谐感,能给学生温暖和自由,这就是个体效应形成的氛围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怎样了。
二、创新导入方式营造氛围
良好的导入具有敲山震虎、先声夺人之功效,能为高效课堂奠定人脉支撑。传统教学,我们个别教师直奔主题,不注重导入创新,更不注重氛围营造,导致很多还未“收心”聚焦课堂,新知学习机会就已错过。特别是小学生,当他们注意力还未到课堂上时,我们的教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此,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创新导入方式,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营造氛围,实践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三、运用动手操作调动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面带微笑授课营造氛围
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微笑带进课堂,一度成为我们教研活动对营造教学氛围的一句口头禅。的确,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心理自由和安全。而这,是学生放开想象,大胆思维的重要前提。因此,面带微笑上课就成为我们营造氛围的第一策略。实践证明,充满微笑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五、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氛围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落户课堂,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的辅助工具。我们知道,多媒体是集动画、图像、声音和文本于一体的交互平台,能营造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和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良好的激趣、煽情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培养了学习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来提高主体主动性,从而使其与教师一道共内建构有效课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赤子,2015年。
[2]陶程,如何营造好小学语文的学习氛围[J].才智,2013年。
[3]马灿,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学习氛围的营造方法[J].读书文摘,2015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氛围 和谐愉悦 营造
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到:“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催发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学习兴趣,激活主体性,还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才思考质疑,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但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从传统“师道尊严”中华丽转身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致力于学生的学。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一、提高教学艺术营造氛围
这虽不是营造氛围的良好方法,但较强的教学能力能获得学生亲近感、认同感,无疑地就能营造出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氛围,特别是我们小学生,只要是他们喜爱的老师授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显出来。也就是说,具有较强教学艺术的老师,其自身只要一出现在学生面前,就能给学生带来一定和谐感,能给学生温暖和自由,这就是个体效应形成的氛围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怎样了。
二、创新导入方式营造氛围
良好的导入具有敲山震虎、先声夺人之功效,能为高效课堂奠定人脉支撑。传统教学,我们个别教师直奔主题,不注重导入创新,更不注重氛围营造,导致很多还未“收心”聚焦课堂,新知学习机会就已错过。特别是小学生,当他们注意力还未到课堂上时,我们的教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此,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创新导入方式,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营造氛围,实践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三、运用动手操作调动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面带微笑授课营造氛围
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微笑带进课堂,一度成为我们教研活动对营造教学氛围的一句口头禅。的确,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心理自由和安全。而这,是学生放开想象,大胆思维的重要前提。因此,面带微笑上课就成为我们营造氛围的第一策略。实践证明,充满微笑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五、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氛围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落户课堂,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的辅助工具。我们知道,多媒体是集动画、图像、声音和文本于一体的交互平台,能营造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和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良好的激趣、煽情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培养了学习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来提高主体主动性,从而使其与教师一道共内建构有效课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赤子,2015年。
[2]陶程,如何营造好小学语文的学习氛围[J].才智,2013年。
[3]马灿,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学习氛围的营造方法[J].读书文摘,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