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班级管理应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作者】 罗春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学校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教育平台,应为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奠基。而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窗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就是不可推脱之任了。实践中,我们应该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习习惯 培养 加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是的,习惯在人的发展中具要重要意义。学校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教育平台,应为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奠基。现目前,我们强调“应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个人习惯极差,表现在主体信念不够坚定、自我管理能力差、价值取向多元等方面的问题。为此,需要思考青少年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窗口的班级管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推脱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真诚交流,坚定习惯养成信念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教育就是师生心灵与情感的交流。习惯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需要真诚打动和劝导,特别是心与心的坦荡沟通。实践中,我们班主任应当习惯于把工作看成是事业而非仅仅是工作,用心经营这份事业,将我们的热情投入其中。班主任用心去管理班级才会在管理班级中产生灵感,萌生智慧,激发感染力,班级管理才会获得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在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需要坚定信念的支撑。为此,我们通应过真诚交流,让学生坚定信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某个同学某个方面差而讨厌他,应该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鼓励他。在班里花的心思越多,越是爱着这个班,这个班里的学生也越是爱你,越是听你的话。爱是彼此的,你的真诚学生肯定能感受到。同时,用自身的自信乐观感染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的事要做到,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以教书为乐带动学生以学习为乐。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没有天生希望自己学不好的,没有天生希望每天挨批评的。成年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学生。要知道,“严厉”和“凶”不是一回事,做学生的严师益友,学生有什么困难、想法、创意等都乐意和你说,会向你寻求帮助。在班级整体层面上,要做到“严”,对事不对人,成绩再好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要及时批评。同时,注意观察,和学生个别交流,找到交流的话题。
二、自我管理,加强自律意识培养
自律是习惯养成的动力,是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内驱力。因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好习惯往往是从不好的习惯中改正过来的,需要勇气来督促自己“不犯老毛病”。我们知道,只有坚持,才能到达别人没有到达的地方,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风景。这坚持就体现在一个个小小的习惯上,一个个习惯叠加起来决定了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品质。一天当中你所做的事情有超过40%是习惯,当你计划要完成的事情没有做到时你可以发现那些你习惯做的事情已早早做好了。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律意识,才能让学生为以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告诉学生我自己是这样规定自己的:没有要买的东西一定不逛淘宝,可以把这时间用来看新闻增长知识;不点播或在线看连续剧,因为我控制不住自己会一集集看下去看到夜里一两点钟……有了这些规定,我的生活变得丰富了,可以有时间去学些东西。
三、师生合作,创设习惯养成氛围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班级管理的追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抓手。虽然这只是人们成才的外部条件,但意义重大。因此,建设良好班级,需要我们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要知道,学生是好动的、爱玩的,自觉性会受此影响而犯了纪律,造成班级管理出现混乱。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我们应与学生合作,创设良好班级氛围,让学生习惯得以培养。对于习惯养成来说,需要在行动中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策略。有一学期,我发现班中有两位活跃的没法停下来的学生,他们脑袋灵光,很会做事,就是太爱表现自己,我让他们分别做纪律委员和班长,帮助管理班级。我对他们说“你们很聪明、性格很好,负责班级纪律时,首先自己要能动能静,这样才能让同学们信服。”但是一个学期下来他们还是没有改掉不好的习惯。下一学期班委重新改选,选了责任心强、成绩优异且具有管理能力的女同学做班长,之前两位同学仍旧协助班长管理。这两位同学感受到了一学期来班主任对他们的期望,也知道自己的弱点,继续帮助新班长管理班级。班风班纪有了进步。用班规去规范,讲究原则。和同学们谈理想,用理想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班风建立的过程中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会有细心;有责任心,才会有耐心。班级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位班主任的管理风格不一样,教育理念不同,不能说哪位班主任的管理方法绝对好,哪位班主任的管理方法绝对不好,我们班主任应当取长补短,有主见,有创新。班主任要操心的事很多,注重细节,处处尽责,方法恰当时,会收获快乐。
四、家校沟通,增强习惯培养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多影响作用。学生的家也是学生习惯培养的实践阵地。我们要知道,学生组成的班级的后面还有一个家长班,通过家长班的力量培养学生习惯也是良好方式。因为习惯养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其中的困难,意识到这将是一个爬坡的过程,是需要我们花费力气的。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并且注重和家长的沟通,这对教育来说是最佳的状态。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习惯养成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不要给学生设置逾越不过的障碍,只要他在进步,我们都应及时鼓励,让学生在成长中慢慢形成。
总之,班级管理应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学生习惯好了,自觉性就强了,他们会在学习中、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自律意识,就会按我们校规、班规和学生守则的要求去做了。这也达到了我们班级管理的目标了。
参考文献:
[1]黄飞林,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年。
[2]李从德,班主任强化班级德育教育的“四举措”[J].教育管理与研究,2012年。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习习惯 培养 加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是的,习惯在人的发展中具要重要意义。学校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教育平台,应为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奠基。现目前,我们强调“应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个人习惯极差,表现在主体信念不够坚定、自我管理能力差、价值取向多元等方面的问题。为此,需要思考青少年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窗口的班级管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推脱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真诚交流,坚定习惯养成信念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教育就是师生心灵与情感的交流。习惯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需要真诚打动和劝导,特别是心与心的坦荡沟通。实践中,我们班主任应当习惯于把工作看成是事业而非仅仅是工作,用心经营这份事业,将我们的热情投入其中。班主任用心去管理班级才会在管理班级中产生灵感,萌生智慧,激发感染力,班级管理才会获得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在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需要坚定信念的支撑。为此,我们通应过真诚交流,让学生坚定信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某个同学某个方面差而讨厌他,应该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鼓励他。在班里花的心思越多,越是爱着这个班,这个班里的学生也越是爱你,越是听你的话。爱是彼此的,你的真诚学生肯定能感受到。同时,用自身的自信乐观感染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的事要做到,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以教书为乐带动学生以学习为乐。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没有天生希望自己学不好的,没有天生希望每天挨批评的。成年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学生。要知道,“严厉”和“凶”不是一回事,做学生的严师益友,学生有什么困难、想法、创意等都乐意和你说,会向你寻求帮助。在班级整体层面上,要做到“严”,对事不对人,成绩再好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要及时批评。同时,注意观察,和学生个别交流,找到交流的话题。
二、自我管理,加强自律意识培养
自律是习惯养成的动力,是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内驱力。因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好习惯往往是从不好的习惯中改正过来的,需要勇气来督促自己“不犯老毛病”。我们知道,只有坚持,才能到达别人没有到达的地方,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风景。这坚持就体现在一个个小小的习惯上,一个个习惯叠加起来决定了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品质。一天当中你所做的事情有超过40%是习惯,当你计划要完成的事情没有做到时你可以发现那些你习惯做的事情已早早做好了。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律意识,才能让学生为以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告诉学生我自己是这样规定自己的:没有要买的东西一定不逛淘宝,可以把这时间用来看新闻增长知识;不点播或在线看连续剧,因为我控制不住自己会一集集看下去看到夜里一两点钟……有了这些规定,我的生活变得丰富了,可以有时间去学些东西。
三、师生合作,创设习惯养成氛围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班级管理的追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抓手。虽然这只是人们成才的外部条件,但意义重大。因此,建设良好班级,需要我们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要知道,学生是好动的、爱玩的,自觉性会受此影响而犯了纪律,造成班级管理出现混乱。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我们应与学生合作,创设良好班级氛围,让学生习惯得以培养。对于习惯养成来说,需要在行动中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策略。有一学期,我发现班中有两位活跃的没法停下来的学生,他们脑袋灵光,很会做事,就是太爱表现自己,我让他们分别做纪律委员和班长,帮助管理班级。我对他们说“你们很聪明、性格很好,负责班级纪律时,首先自己要能动能静,这样才能让同学们信服。”但是一个学期下来他们还是没有改掉不好的习惯。下一学期班委重新改选,选了责任心强、成绩优异且具有管理能力的女同学做班长,之前两位同学仍旧协助班长管理。这两位同学感受到了一学期来班主任对他们的期望,也知道自己的弱点,继续帮助新班长管理班级。班风班纪有了进步。用班规去规范,讲究原则。和同学们谈理想,用理想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班风建立的过程中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会有细心;有责任心,才会有耐心。班级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位班主任的管理风格不一样,教育理念不同,不能说哪位班主任的管理方法绝对好,哪位班主任的管理方法绝对不好,我们班主任应当取长补短,有主见,有创新。班主任要操心的事很多,注重细节,处处尽责,方法恰当时,会收获快乐。
四、家校沟通,增强习惯培养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多影响作用。学生的家也是学生习惯培养的实践阵地。我们要知道,学生组成的班级的后面还有一个家长班,通过家长班的力量培养学生习惯也是良好方式。因为习惯养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其中的困难,意识到这将是一个爬坡的过程,是需要我们花费力气的。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并且注重和家长的沟通,这对教育来说是最佳的状态。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习惯养成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不要给学生设置逾越不过的障碍,只要他在进步,我们都应及时鼓励,让学生在成长中慢慢形成。
总之,班级管理应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学生习惯好了,自觉性就强了,他们会在学习中、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自律意识,就会按我们校规、班规和学生守则的要求去做了。这也达到了我们班级管理的目标了。
参考文献:
[1]黄飞林,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年。
[2]李从德,班主任强化班级德育教育的“四举措”[J].教育管理与研究,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