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的思考

【作者】 陈懋君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要想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要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则是趣味教学。在兴趣的激发下,能将学生的内动力调动出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进而再对知识产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多样性:有效性
  学习知识是一个认识活动、智力活动的过程,兴趣则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趣味性模式的建立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新奇趣味化的东西充满探究欲望和热情的时期,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诉求,想方设法营造出充满趣味化的语文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技巧是多种多样的.
  一、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日常生活,应用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语文同样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比方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锻炼真知,这些实践活动都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提高小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开展实践教学一定要注意确保小学生们的安全,要选择一些安全的锻炼环境指导实践。例如,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与《装满昆虫的衣袋》等文章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语文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参加课外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场周围的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等,以此为题,再让他们写一篇小短文,当学生们参与到实践当中时,而且还观察了自己喜欢的动植物,习作起来往往比在教室里冥思苦想出的内容更加鲜活。让语文实践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场所。
  结合实际需求,开展实践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充分尊重了小学生的天性,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更容易培养、激发小学生的自然情怀,增加人文气息,这样的教学比起课堂教学更加有趣味性。
  二、设计充满趣味的导语是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成功的导语能够有效地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活动中转移到课堂,并且为这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如果教师不能够在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在进行导语设计时,教师要格外花费一些心思,选设计充满趣味的导语。首先,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充分了解,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其次,在设计导语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一些充满趣味的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与教学内容完美契合;最后,夯实基础,对教学内容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
  例如,在讲授《借生日》这一课时,为了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事先为学生准备了小礼品,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一场比赛,答对的同学就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神秘礼品。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在提问第一个问题时,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但对于第二个问题,知之者甚少,寥寥无几,于是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这节课的教学中。
  三、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简单来说,一堂语文课是由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组成的,巧妙设疑是教学的关键,而如何让课堂提问充满趣味性而又有意义,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课堂教学,则需要老师思考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在设置提问时,应该让问题简练精当,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服务于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教学内容其精髓,能够提出有效的问题。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抛出来,自然会活跃课堂气氛,成功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分别设计了以下问题:(1)这双手有什么特点?是谁的手呢?(2)这双手做过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去兰兰家看一看好吗?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呈递进关系,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此外,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应将目光从自身转向学生,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主动提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解决,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才能有问有答。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热情永远高于他们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原本就是解放天性、释放自我的年龄段,如果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将二者合二为一,那将是再完美不过的一件事情了。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不妨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知不觉间实现了学习目标,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例如,在比较枯燥的复习课上,我常常会在课堂的中间部分插入几分钟“打气球”环节,将事先准备好的气球随机打出去,再由学生之间互相传球,被气球打中者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我参与其中,学生也玩得很开心,这个游戏也成为我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五、互动教学的实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同时又活泼好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课堂更不应该禁锢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而应该成为学生彼此沟通与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实施互动教学,一方面能够迎合新课改提出的生本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其中,互动教学包括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首先,教师要淡化角色意识,正确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自己只起到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布置一些诸如讨论、分角色朗读、游戏等互动环节,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后,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融入其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并且能够完善师生关系。
  例如,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师范读,而是采取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由学生自愿挑选角色,担任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和妈妈的角色,而我担任旁白部分的朗读,这样一来,我和学生共同完成这篇课文的朗读任务,配合默契,也使朗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带有新奇之感。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个人的发展考虑,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思考和学习,使语文课堂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取得了显著成效,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也会拥有更广阔的提升空间,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晗.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2(23).
  [2]寇晓静.小学语文趣味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