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互联网+教育”走进我的语文课堂

【作者】 李华清 母志健

【机构】 四川省剑州中学 四川省剑阁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网络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以其快捷的速度和无所不容的信息量征服了新世纪的现代社会。让互联网走进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文化的内蕴融入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之中,将传统的学习环境重新构建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更先进,学习内容更丰富,这样的教学是培养新世纪综合型人才的摇篮。
  关键词:语文教学;互联网;运用
  我国已迈入“互联网+”时代,整个教育将“互联网+”被撬动。今天的教育与社会环境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学生的活动都与社会生活有着直接联系。我们每位教育者不能犹豫,不能拒绝,只有主动调整、敢于超越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老师。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在传统教育中长大的。传统教育以统一的知识学习为内容,以考试为核心,以应试为目的,留给学生实践时间被极大压缩,学生难有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平台和机会。今天,“互联网+教育”改变了农村教育现状,给农村教育教学带来了变革。当今农村绝大多数学校,差的不是硬件实施设备,差的是优质的教师资源,差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互联网+教育”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在网上可以利用QQ、微信、BBS、E-Mail等网络工具向优秀教育工作者提问、参与讨论问题,形成交互式学习。如我县的剑阁中学、剑门关高级中学、白龙小学等学校不仅硬件建设的好,同时,学校还投入大量资金将Internet连接到校园,将学校建成了“互联网+教育”校园;现在各校有很多老师均在媒体教室直接使用笔记本电脑、PAD、电子白板等进行教学。今天,“互联网+教育”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农村学校教育,农村教师要学会用新技术来创造新的教育,让信息技术能力和互联网+思想去影响学生、改变学生未来的生存方式,提升学生未来的生存质量。
  我借助“互联网+”尝试"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翻转课堂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剑州中学由于办学经费吃紧,互联网校园建设滞后,学生查阅资料主要靠教学参考书+手机。我通过对近年来所学生成绩分析发现,造成学生语文成绩提不高的原因不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而是在学生的"吸收内化"上。过去,学生的"吸收内化"一般是放在课后由学生自己去完成的,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学的帮助,常常会感到挫败,丧失学习语文的动机和成就感。我针对这个问题选择了"翻转课堂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其具体操作方法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每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呈现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20分钟左右时间带上问题去自学,然后再用20分钟时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吸收内化"掌握知识。
  "翻转课堂式"虽然有让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老师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但实施起来困难多多。在实施中我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我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为零,过去读书时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后,上级教师培训机构又没有开展过这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在“互联网+”时代,为了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要,我购买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教材自学,遇到不懂之处向同事学、向朋友学、向孩子学。现在,我能熟练的利用互联网获取优秀教育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另一外困惑这生配合不积极,现在的高中学生没有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了,特别是语文基础知识差的同学更是得了回答问题的恐惧症。为了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翻转课堂式”教学中,我对参与互动的学生采取多鼓励教育方式,并结合问题难易程度选择学生互动,经过一段时间练,现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较高。如我教班的李**同学,语文基础很差,他说他最不学的是语文。我采取家访、与初中语文老师交流,同他谈心等方式帮他找到了厌学的症结,现在每堂课上都有李**同学的发言声了。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来,学生学习语文兴趣高成绩涨幅大,特别是在最近的前两次月考,不论语文平均成绩还是单科成绩均在学校同年级之首。
  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大量的获取信息,学会快速的处理信息。但无庸质疑,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其内容精练简约,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可能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的丰富,能无限的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当然,这里的“扩充”和“加大”并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累积,而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
  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占有量。?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互联网本身是个巨大无比的信息库,网上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且互联网的知识更新迅速,这种优势正好弥补了语文教材现有的不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阅读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或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查找、观看。如在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此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或之后查找有关他们的资料,阅读他们的文章,同时将所查资料及时记录,汇总,按照作家生平、名家名作、作品点评等栏目制成电子图书,建立电子图书室。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相比的。
  利用网络,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感染学生。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收索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或视频资料,能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同仁们,互联网技术“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特点,击碎了传统教育的封闭保守,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一所学校,网络平台将提供更大范围的学习和发展资源。今天,我国已迈入“互联网+教育”时代,我们每位老师只有对未来教育有一个清醒的把握,才能未雨绸缪,在变革与创新中提升教育质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