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倾听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培养
【作者】 谢 芬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表现自己,他们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问题,尤其低年级儿童。课上,他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一个孩子的发言甚至还没有结束,其他的孩子很焦急的样子说“老师,我、我”,他们只顾表达自己,而没有人倾听别人的发言,还有的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儿早已不在课堂上了。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一﹑在课堂倾听中学会尊重,增进彼此感情
“倾听”体现了互相尊重.无论是课堂还是课间首先教师要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专注自己的行为。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话时,一要鼓励学生多讲;二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内心的体验;三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愿意听他讲话。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注意和倾听,意味着对学生的了解﹑重视、喜爱、关注和尊重,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特别是课堂上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和自己所期望的不一样就立刻打断了学生的发言;或者教师听到学生问了自己不会的问题时,为了爱面子就拒绝回答或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样的倾听是极为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会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思考这些问题:“学生正在说什么?”“他说得正确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充分理解分析学生的发言内容及其造成正误的原因。
其次,在别的孩子发言的时候,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同学,做一个聆听着。让孩子们时刻体味什么是尊重。
二、关注学生在倾听时出现的问题
1.缺乏倾听意识.由于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所以养成了小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课堂上,表现为只想自己说,而不愿意听别人说。别人说的时候他就在做自己的事。这些都是由于在他们的脑海中还缺乏倾听意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假”倾听.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可是注意力却很不集中,在课堂里只是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就是“消极倾听”。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表扬。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如果当时没有用心去倾听并在倾听的基础上用心去分析思考的话,那么遗忘率也是很高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
1.在无意间强化倾听的意识.
小学生受环境影响比较大,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富有情趣的文化氛围、充满情趣的语言、树立好的榜样等形式强化他们倾听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应走到在“倾听”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倾听正在“回答问题”孩子的话,并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对听的认真的孩子及时予以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要及时暗示提醒,如“瞧,XX听得多认真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引导孩子善于倾听,这样长期影响,“倾听”的重要性将会根深蒂固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因为语文是一门充满了兴趣的学科,也是最便于自学的学科。”
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备趣味性和条理性;讲课要主题突出,让学生听出核心内容,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要适当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对倾听的内容有生动的理解、深刻的感染和创造的乐趣;同时,教师在课上创设情境、铺垫设问等都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熟悉的或向往的现实生活。
3、善于运用奖励激发倾听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正强化原理,如果学生在表现良好时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强化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养成这个习惯。在一位教师的课上,不小心读错了,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你读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这个教师一个良好的机会,他马上就把一颗五角星贴在那个小女孩的额头,这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此后的教学中,这位教师就一直采取对学生的倾听进行适时的奖励。
4、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倾听
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训练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倾听能力,还可以考考孩子们的反应,培养他们的敏捷度。
四、正确的指导有利于倾听习惯的养成
1.明确听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首先应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要求。教学中就要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做到“五心”:一是要专心;二是要耐心;三是要细心;四是要虚心;五是要用心,努力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教学生倾听的方法:要边听边动脑筋,抓住中心,记住要点;还要学会“听话听音”,听出“言外之意”。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便会不断地思考。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正确地反省,还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3.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同时,还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更增长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习惯。
一﹑在课堂倾听中学会尊重,增进彼此感情
“倾听”体现了互相尊重.无论是课堂还是课间首先教师要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专注自己的行为。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话时,一要鼓励学生多讲;二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内心的体验;三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愿意听他讲话。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注意和倾听,意味着对学生的了解﹑重视、喜爱、关注和尊重,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特别是课堂上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和自己所期望的不一样就立刻打断了学生的发言;或者教师听到学生问了自己不会的问题时,为了爱面子就拒绝回答或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样的倾听是极为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会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思考这些问题:“学生正在说什么?”“他说得正确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充分理解分析学生的发言内容及其造成正误的原因。
其次,在别的孩子发言的时候,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同学,做一个聆听着。让孩子们时刻体味什么是尊重。
二、关注学生在倾听时出现的问题
1.缺乏倾听意识.由于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所以养成了小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课堂上,表现为只想自己说,而不愿意听别人说。别人说的时候他就在做自己的事。这些都是由于在他们的脑海中还缺乏倾听意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假”倾听.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可是注意力却很不集中,在课堂里只是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就是“消极倾听”。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表扬。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如果当时没有用心去倾听并在倾听的基础上用心去分析思考的话,那么遗忘率也是很高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
1.在无意间强化倾听的意识.
小学生受环境影响比较大,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富有情趣的文化氛围、充满情趣的语言、树立好的榜样等形式强化他们倾听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应走到在“倾听”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倾听正在“回答问题”孩子的话,并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对听的认真的孩子及时予以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要及时暗示提醒,如“瞧,XX听得多认真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引导孩子善于倾听,这样长期影响,“倾听”的重要性将会根深蒂固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因为语文是一门充满了兴趣的学科,也是最便于自学的学科。”
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备趣味性和条理性;讲课要主题突出,让学生听出核心内容,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要适当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对倾听的内容有生动的理解、深刻的感染和创造的乐趣;同时,教师在课上创设情境、铺垫设问等都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熟悉的或向往的现实生活。
3、善于运用奖励激发倾听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正强化原理,如果学生在表现良好时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强化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养成这个习惯。在一位教师的课上,不小心读错了,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你读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这个教师一个良好的机会,他马上就把一颗五角星贴在那个小女孩的额头,这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此后的教学中,这位教师就一直采取对学生的倾听进行适时的奖励。
4、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倾听
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训练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倾听能力,还可以考考孩子们的反应,培养他们的敏捷度。
四、正确的指导有利于倾听习惯的养成
1.明确听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首先应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要求。教学中就要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做到“五心”:一是要专心;二是要耐心;三是要细心;四是要虚心;五是要用心,努力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教学生倾听的方法:要边听边动脑筋,抓住中心,记住要点;还要学会“听话听音”,听出“言外之意”。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便会不断地思考。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正确地反省,还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3.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同时,还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更增长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