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绳彩飞扬 舞动课堂 ——花样跳绳课堂教学初探
【作者】 王 峰 王 勇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形势的体育课,对每一堂课的要求不仅仅是要上好课,而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尝试以跳绳(花样跳绳)为教材,将传统的教师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我的课堂,学生做主”。
一、跳绳加花样 快乐初体验
说到在体育课上跳绳,大多数人在脑海中浮现的是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学习跳绳,随后让学生计时跳、计数跳等,教师是按照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动作技能这一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则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学习。
一开始我在课堂上教跳绳的时候,也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着手点在跳绳的连续性和跳绳的个数上,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会逐渐减少。在一次学生练习跳绳过程中,一个学生说:“老师你会不会我这样的跳法。”随后学生做了一个前摇跳挽花的动作,于是我也照她的动作做了一次,就在这个时候,别的同学看到了我做的动作,于是也都模仿起来,有的不会跳的学生就跑到我跟前:“体育老师,您能教我您刚才跳的动作吗?”于是我将这个动作教给他,之后好多同学都跟着一起学。这时候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教给学生加上花样的跳绳方法呢?
下课后,我急忙跑回办公室,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关于花样跳绳的内容,没想到花样跳绳的花样竟有上千种:个人花样、双人花样、多人花样… …我当时的心情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兴、激动,马上找出绳子跳了起来… …
二、现学现卖变爱好 总结困惑成经验
由于我所教的花样跳法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所学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花样跳绳,我便一边学一边教,与学生一起练习花样跳绳,我也逐渐由最初的为完成教学任务升级为我个人的爱好,喜欢花样跳绳,喜欢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分享跳绳带来的乐趣。
由于是初次教花样跳绳,在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困惑的情况,例如:
(1)在教 “敬礼跳”的时候,我在做示范时,强调的就是由基本跳变为“敬礼跳”手部的动作为左右手的一前一后向异侧交叉,但是学生练习了多次,成功的人数却不多;
(2)在教连续“双摇跳”的时候,我强调的是起跳高度和手的摇动速度,很多同学只能连续做一两个,不能连续的完成;
(3)在教 “背挽花”的时候,我强调的是基本跳变“背花”时双手在体后腰部交叉,学生成功一个后便会失误;
(4)在教 “双人车轮跳”时,技术动作比较难,是两人两绳,其中每个人各拿一根绳的一端,左右手进行前后轮换摇绳,是需要两个人的合作跳绳,需要协调性比较好,学生学会的时间比较长;
(5)在教 “交互绳”跳的时候,摇绳技术动作为两手向内交替摇绳,我强调的是摇绳者摇绳的节奏感,学生能够在两根绳中间站立,绳子摇起时跟着跳,但是在练习过程中由于起绳时摇不好便会失误,让学生摇起绳子来再进时,却只有几个学生能跑跳进入。
通过多次改进教学方法,我针对所遇到的困惑进行总结、探究,得出更佳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
(1)在学习“敬礼跳”时,先让学生练习侧打甩绳的动作,然后将此动作中侧打一侧的手向背后弯曲,自然形成敬礼跳的动作;
(2)在改进连续“双摇跳”教学中,学生不能进行连续跳由于小学生手腕部力量较小,摇绳的速度提高难度比较大,因此通过改进学生跳绳中手臂要加紧(腋窝处夹住小手帕等),减小摇绳时的半径来提高速度,之后很多同学取得成功。
(3)在纠正“背挽花”跳的时候,注意学生手背后交叉后是否继续摇动,由于是在背后摇绳,让学生尽量将手交叉到不能交叉的位置为止,这样学生交叉后绳弧的半径增大,弧度也就随之增大,很容易跳过去并且连续跳。
(4)在总结“双人车轮跳”时,先让学生站在原地,左右手各拿一根跳绳进行前后轮换交替轮绳练习,锻炼学生的协调性,然后根据学生在哪侧确定那只手绳子落地时进行起跳。强化甩绳动作,然后上绳后练习的成功率比较大。
(5)在研究“交互绳”跑跳进绳中的技术动作时,待轮绳的节奏稳定后,看两根绳中远侧绳落下后进绳,便会很容易的进行交互绳花样的练习。
三、小组合作 发散思维 师生探究 创编花样
在新课改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小组合作探究和发散思维教学的新课堂模式,而花样跳绳的教学很容易体现出这个要求。
在进行花样跳绳的教学中,有很多的花样不单单是一个人在跳绳,两人、三人、多人一根绳(多绳)的各种跳法,想要完成动作,需要一个小组的多个人共同合作完成,例如:在进行“三角跳”时,需要六个人完成,三人摇绳,三人顺(逆)时针跳绳;在进行“彩虹绳”跳法时,需要两根不同长度的长绳和一根短绳,两人摇绳,两人边摇绳边跳,一人在这两根长绳里跳短绳,最后一人进入短绳里面进行带跳。或许很多同学不想摇绳只想跳绳,那么这个花样就完不成了,因此在跳绳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极其重要。
花样跳绳的花样跳法种类繁多,固定学习的花样毕竟有限,而学生在学习完一个花样后他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在不经意间自创出一个新花样,我和一个学生由于摇绳速度不同,不经意间摇出“S”绳,在进行基本挽花跳时,拓展练习龙花套路组合的一个动作(单飞连续上下换手挽花)… …
在创编花样跳绳时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将不同的花样跳法进行整理排序,编排自己小组的花样跳绳表演节目,并伴随音乐进行展示。通过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能关注集体、融入集体,既参与到动脑创新中,也参与到运动锻炼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这节课的主人。
四、走出课堂 形成特色 还原课堂
通过在课堂的学习,学生逐步在学校的“阳光体育”特色活动中体验快乐:学校庆元旦、六一文艺汇演,丰富多彩的大课间都会通过花样跳绳呈现出孩子们洋溢的笑脸。学校定期举行班级跳绳比赛,增加班级凝聚力,校花样跳绳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此良好的大环境下,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这是通过课堂教学演变成课间活动,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并最终还原课堂,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
在课堂教学中,多放手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操作时间,进行小组合作,不仅能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也加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当一个个新颖的创意在大家掌声中呈现出来时,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快乐,那种成就感和自信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会不断激发他们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的课堂,学生做主”!
我的课堂,学生做主!绳彩飞扬,舞动课堂!
一、跳绳加花样 快乐初体验
说到在体育课上跳绳,大多数人在脑海中浮现的是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学习跳绳,随后让学生计时跳、计数跳等,教师是按照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动作技能这一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则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学习。
一开始我在课堂上教跳绳的时候,也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着手点在跳绳的连续性和跳绳的个数上,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会逐渐减少。在一次学生练习跳绳过程中,一个学生说:“老师你会不会我这样的跳法。”随后学生做了一个前摇跳挽花的动作,于是我也照她的动作做了一次,就在这个时候,别的同学看到了我做的动作,于是也都模仿起来,有的不会跳的学生就跑到我跟前:“体育老师,您能教我您刚才跳的动作吗?”于是我将这个动作教给他,之后好多同学都跟着一起学。这时候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教给学生加上花样的跳绳方法呢?
下课后,我急忙跑回办公室,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关于花样跳绳的内容,没想到花样跳绳的花样竟有上千种:个人花样、双人花样、多人花样… …我当时的心情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兴、激动,马上找出绳子跳了起来… …
二、现学现卖变爱好 总结困惑成经验
由于我所教的花样跳法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所学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花样跳绳,我便一边学一边教,与学生一起练习花样跳绳,我也逐渐由最初的为完成教学任务升级为我个人的爱好,喜欢花样跳绳,喜欢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分享跳绳带来的乐趣。
由于是初次教花样跳绳,在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困惑的情况,例如:
(1)在教 “敬礼跳”的时候,我在做示范时,强调的就是由基本跳变为“敬礼跳”手部的动作为左右手的一前一后向异侧交叉,但是学生练习了多次,成功的人数却不多;
(2)在教连续“双摇跳”的时候,我强调的是起跳高度和手的摇动速度,很多同学只能连续做一两个,不能连续的完成;
(3)在教 “背挽花”的时候,我强调的是基本跳变“背花”时双手在体后腰部交叉,学生成功一个后便会失误;
(4)在教 “双人车轮跳”时,技术动作比较难,是两人两绳,其中每个人各拿一根绳的一端,左右手进行前后轮换摇绳,是需要两个人的合作跳绳,需要协调性比较好,学生学会的时间比较长;
(5)在教 “交互绳”跳的时候,摇绳技术动作为两手向内交替摇绳,我强调的是摇绳者摇绳的节奏感,学生能够在两根绳中间站立,绳子摇起时跟着跳,但是在练习过程中由于起绳时摇不好便会失误,让学生摇起绳子来再进时,却只有几个学生能跑跳进入。
通过多次改进教学方法,我针对所遇到的困惑进行总结、探究,得出更佳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
(1)在学习“敬礼跳”时,先让学生练习侧打甩绳的动作,然后将此动作中侧打一侧的手向背后弯曲,自然形成敬礼跳的动作;
(2)在改进连续“双摇跳”教学中,学生不能进行连续跳由于小学生手腕部力量较小,摇绳的速度提高难度比较大,因此通过改进学生跳绳中手臂要加紧(腋窝处夹住小手帕等),减小摇绳时的半径来提高速度,之后很多同学取得成功。
(3)在纠正“背挽花”跳的时候,注意学生手背后交叉后是否继续摇动,由于是在背后摇绳,让学生尽量将手交叉到不能交叉的位置为止,这样学生交叉后绳弧的半径增大,弧度也就随之增大,很容易跳过去并且连续跳。
(4)在总结“双人车轮跳”时,先让学生站在原地,左右手各拿一根跳绳进行前后轮换交替轮绳练习,锻炼学生的协调性,然后根据学生在哪侧确定那只手绳子落地时进行起跳。强化甩绳动作,然后上绳后练习的成功率比较大。
(5)在研究“交互绳”跑跳进绳中的技术动作时,待轮绳的节奏稳定后,看两根绳中远侧绳落下后进绳,便会很容易的进行交互绳花样的练习。
三、小组合作 发散思维 师生探究 创编花样
在新课改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小组合作探究和发散思维教学的新课堂模式,而花样跳绳的教学很容易体现出这个要求。
在进行花样跳绳的教学中,有很多的花样不单单是一个人在跳绳,两人、三人、多人一根绳(多绳)的各种跳法,想要完成动作,需要一个小组的多个人共同合作完成,例如:在进行“三角跳”时,需要六个人完成,三人摇绳,三人顺(逆)时针跳绳;在进行“彩虹绳”跳法时,需要两根不同长度的长绳和一根短绳,两人摇绳,两人边摇绳边跳,一人在这两根长绳里跳短绳,最后一人进入短绳里面进行带跳。或许很多同学不想摇绳只想跳绳,那么这个花样就完不成了,因此在跳绳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极其重要。
花样跳绳的花样跳法种类繁多,固定学习的花样毕竟有限,而学生在学习完一个花样后他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在不经意间自创出一个新花样,我和一个学生由于摇绳速度不同,不经意间摇出“S”绳,在进行基本挽花跳时,拓展练习龙花套路组合的一个动作(单飞连续上下换手挽花)… …
在创编花样跳绳时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将不同的花样跳法进行整理排序,编排自己小组的花样跳绳表演节目,并伴随音乐进行展示。通过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能关注集体、融入集体,既参与到动脑创新中,也参与到运动锻炼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这节课的主人。
四、走出课堂 形成特色 还原课堂
通过在课堂的学习,学生逐步在学校的“阳光体育”特色活动中体验快乐:学校庆元旦、六一文艺汇演,丰富多彩的大课间都会通过花样跳绳呈现出孩子们洋溢的笑脸。学校定期举行班级跳绳比赛,增加班级凝聚力,校花样跳绳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此良好的大环境下,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这是通过课堂教学演变成课间活动,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并最终还原课堂,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
在课堂教学中,多放手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操作时间,进行小组合作,不仅能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也加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当一个个新颖的创意在大家掌声中呈现出来时,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快乐,那种成就感和自信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会不断激发他们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的课堂,学生做主”!
我的课堂,学生做主!绳彩飞扬,舞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