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有效教学需要精心选择方法

【作者】 何树林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伏龙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良好的方法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保证。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良好的方法惠及时学到主动,有意义,能快速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选择  优化  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保证。特别是如今,创新和优化并重的新课改实践中,更需我们精心选择。因为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载体。但近年来,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学一直都在倡导创新教学方法,但我认为,教学方法在于选择是否得当,不是“新”就一定有效,我们讲究,根据教学规律、原则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既可是传统的,也可是创新的,但不能是模式的。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推进中获得的实践产物,是经证明的行为有效性的创建高效课堂利器。因为其集趣味性、煽情性、诱思性和情景性于一体的教学策略。当然,要达到这样效果,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特别在阅读教学中更是用之常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大显身手,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创设高效阅读情境旨在创设优质阅读环境氛围,即引导学生把阅读的内容放到特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借助精心设计的阅读环境来达成阅读训练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时,我们为了让学生充分领略黄山日出的魅力,进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我们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优美图片刺激下,再引导学生满含深情地将文本与《泰山秋思》选段对照阅读,学生入情入境,体情品意,高效地达成预定目标。精心选材,就是选择每篇课文中词句兼美,手法多样,感情丰富的、对学生能够产生震撼力的文本,引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会对这样的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激起他们主动、自愿地去阅读,去探究。
  二、加强读写结合,注重学法指导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实践。然而,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将二者分开,阅读课就是讲解的课,写作课就是专门写作文的课。其实,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学课文就是在学范例,在学方法,而不仅仅是要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又特别是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曾经在一次语文竞教活动中看到,一位老师在教学《云南歌会》时,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情感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肖像描写,描写对象是本班老师或学生,写完念给全班听,要让同学听了后知道描述的是谁。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可模仿的范例,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两段肖像描写:一是课文《云南歌会》第三段中的内容,一是课文《边城》(节选)描写翠翠的一段话。从实际结果看,训练目的没有达到。学生没有按老师提供的材料仿写,而是随心所欲,按照自己想写的方式来写。
  利用适宜模仿的课文进行片段练习,或者整篇文章的练习,是一种教学常态。只要把握得好,是能收到实效的。但是我们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为读写结合而读写结合,而不管课文内容是否适宜模仿。模仿对象没选好,不仅达不到训练目的,反而浪费时间。上述那位老师所选的两个片段均不适宜初二学生模仿。《云南歌会》第三段描写的肖像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云南妇女,而是脸谱化的肖像。象这样的描写,老师如果不加以分析引导,让学生写作,的确让人为难。很显然老师的教学目的难以达成,教学实效也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我们倡导读写结合,还要看读的内容和写的要求能否结合,不能结合,不可勉强;能够结合,要寻找二者的最佳契合点,还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指导点拨。
  三、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
  方式可以新,方法可以传统,我们不能认为,传统没有好方法,只要有效,都是好方法,只不过需要我们结合学情,做进一步的优化处理,使之更适合我们的需要。古人曾经说的“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其中的“规矩”决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而且教学规律和原则是发展的,方法也应是发展变化的。只有遵循它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合适的,反之,无论这种教学方法被标榜得多么“先进”,都是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优劣之别,更不能厚此薄彼,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现行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为追求华丽的形式本末倒置,“舍质求新”,除了哗众取宠外,毫无实际意义。但也不能长期一种教法,定于一尊,别无创新,导致学生太熟悉会腻而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需要创新方式,需要优化方法,让语文课堂展现灵气,更活跃,更能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选择,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运用所谓新的方法把语文“泛语化”,做到语文问题要语文方法来解决。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我总的观点就是要继承传统,贵在创新,或者对现有方法进行组合、优化,都是我们语文教育的良好出路。
  参考文献:
  [1]钱庆蓉,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探究[J].学子(理论版),2016年。
  [2]张锐,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学周刊,2013年06期
  [3]刘小琴,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办法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