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
【作者】 康冰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我们国家中小学生学习英语,意义何在?学生们学的是什么?收获又是什么?这是许多家长的疑问,也是中学英语老师们一直探讨的问题,作为从教英语教学十几年的教师,我谈一谈对英语学科价值观的理解:
首先:英语可以作为工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英语是信息时代的首要载体。
其次:英语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思维,很多人觉得英语难学。确实,学习这种与汉语语法只有40%相同的语言,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收获的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下面结合课程、中学英语创新课堂及小组建设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理解:
一、 新课程理念创新的认识:
提到课程,我不免会想到课程整合,在教学中以单元话题为主线将整个单元的几篇文章重新整合,有效串联。
教师应该提前对教材内容有宏观的了解和规划,将同一个模块中相关话题的文章的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理顺,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好重难点突出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外研版选修七Module3 Literature为例,我提前熟知本单元的话题是以作家生平为中心展开,因此可巧妙地将教材上的两篇阅读文章放在一个课时完成,做成一个以读促写的课型。此举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组词成句的能力并为最后的写作任务积累词汇和句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英语创新课堂"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设计,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我们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同时要考虑学生情感因素、个性发展,如:通过小组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英语创新课堂"模式中小组的构建:
课前准备:
1、学科班长组织各小组学科组长积极做好情感启动,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豪感和主动性。
2、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做好课前的准备和相应的技术指导。
课堂环节:
(一)板书学习目标:提前1--2分钟进入教室,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并板书学习目标。
(二)导入新课(约1-2分钟):
1、设计好导入新课,方式:①直接导入式;②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导入;③问题导入:④创设情景、意境导入等。
2、导入要科学,环节要流畅,上课要充满激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解读学习目标(约1-2分钟):根据板书的学习目标向学生明确本节 课的课标要求,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及本节应完成的知识、能力及情感方面的任务。
(四)自主学习。根据不同课型、不同需要可以有课前检测、导学案自纠、重点知识自学记忆等不同内容与形式。按照学案提示在课本上把问题都标识出来。对于自己的模糊点、疑问点都用红色笔标记出来,以便下一环节小组内合作探究时有针对性地讨论交流。
(五)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要求同学们对合作探究题目自己先思考、研究,再进行讨论研究。
2、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围绕上一环节中个人自学环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合作探究题目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小组长首先大概了解每一成员自学情况,然后安排A对A、B对B、C对C的分层讨论。在这一过程中,A层学生讨论之余进行知识的记忆与拓展(讨论导学案中的选做题),B层学生给C层学生答疑解惑,B层不明白的再请教A层,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身能力的最大值。最后小组长汇总本组已经解决的问题与尚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环节展示点拨升华时有针对性的展示本组答案或完善见解,小组长指定好展示的同学。
(六)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答案及观点,其他组有不同意见的可作补充,教师可给与适当点拨、完善或拓展,让学生把握完整答案,得出正确的全面的结论。展示点拨完后,对本节所学内容,由教师或学生作小结,小结时注意回扣学习目标。
(七)课堂评价
教师适时进行评价、拓展是"英语特色课堂"的催化剂。
1、对于学生的点评、质疑,教师要学会聆听,根据情况给与恰当帮助,可以在学生争论不休时给出一个肯定结论;可以帮助学生修正完善答案并总结方法技巧;可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结论。我们的目标是引领课堂更自主、更开放、最高效。
2、在点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
(八)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切实搞好积极讨论、高效展示与深度点评、质疑:
学科组长要安排讨论任务,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组内交流,确保每一层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之中,并及时标记好疑难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
(九)当堂检测。通常以一对一互查和老师抽查的形式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口头检查,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达到落实当堂内容的作用。
(十)总结点评。学科班长对本科内容进行总结,对各小组及个人进行点评。公示各小组得分情况。
四、"英语创新课堂"模式中学习小组的评价:
1、建立课堂评价积分表,由学科班长负责记录。由学科班长根据各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评出优秀小组、个人,表扬鼓励并公布得分情况。
2、从学生的展示、点评、质疑、拓展和激情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①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和展示:优秀(+3分);良好(+2分);参与(+1分)②课堂上充满激情点评、质疑:优秀(+3分);良好(+2分);参与(+1分);
3、每周末由班委主持评出高效展示、点评、质疑之星,和优秀学习小组,并排出各小组的名次和得分明细表,并在班上大力表扬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珍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只有根据现代教育的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摒弃不合时宜的方法和体制,教育才能欣欣向荣地发展!
首先:英语可以作为工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英语是信息时代的首要载体。
其次:英语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思维,很多人觉得英语难学。确实,学习这种与汉语语法只有40%相同的语言,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收获的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下面结合课程、中学英语创新课堂及小组建设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理解:
一、 新课程理念创新的认识:
提到课程,我不免会想到课程整合,在教学中以单元话题为主线将整个单元的几篇文章重新整合,有效串联。
教师应该提前对教材内容有宏观的了解和规划,将同一个模块中相关话题的文章的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理顺,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好重难点突出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外研版选修七Module3 Literature为例,我提前熟知本单元的话题是以作家生平为中心展开,因此可巧妙地将教材上的两篇阅读文章放在一个课时完成,做成一个以读促写的课型。此举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组词成句的能力并为最后的写作任务积累词汇和句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英语创新课堂"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设计,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我们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同时要考虑学生情感因素、个性发展,如:通过小组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英语创新课堂"模式中小组的构建:
课前准备:
1、学科班长组织各小组学科组长积极做好情感启动,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豪感和主动性。
2、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做好课前的准备和相应的技术指导。
课堂环节:
(一)板书学习目标:提前1--2分钟进入教室,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并板书学习目标。
(二)导入新课(约1-2分钟):
1、设计好导入新课,方式:①直接导入式;②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导入;③问题导入:④创设情景、意境导入等。
2、导入要科学,环节要流畅,上课要充满激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解读学习目标(约1-2分钟):根据板书的学习目标向学生明确本节 课的课标要求,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及本节应完成的知识、能力及情感方面的任务。
(四)自主学习。根据不同课型、不同需要可以有课前检测、导学案自纠、重点知识自学记忆等不同内容与形式。按照学案提示在课本上把问题都标识出来。对于自己的模糊点、疑问点都用红色笔标记出来,以便下一环节小组内合作探究时有针对性地讨论交流。
(五)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要求同学们对合作探究题目自己先思考、研究,再进行讨论研究。
2、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围绕上一环节中个人自学环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合作探究题目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小组长首先大概了解每一成员自学情况,然后安排A对A、B对B、C对C的分层讨论。在这一过程中,A层学生讨论之余进行知识的记忆与拓展(讨论导学案中的选做题),B层学生给C层学生答疑解惑,B层不明白的再请教A层,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身能力的最大值。最后小组长汇总本组已经解决的问题与尚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环节展示点拨升华时有针对性的展示本组答案或完善见解,小组长指定好展示的同学。
(六)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答案及观点,其他组有不同意见的可作补充,教师可给与适当点拨、完善或拓展,让学生把握完整答案,得出正确的全面的结论。展示点拨完后,对本节所学内容,由教师或学生作小结,小结时注意回扣学习目标。
(七)课堂评价
教师适时进行评价、拓展是"英语特色课堂"的催化剂。
1、对于学生的点评、质疑,教师要学会聆听,根据情况给与恰当帮助,可以在学生争论不休时给出一个肯定结论;可以帮助学生修正完善答案并总结方法技巧;可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结论。我们的目标是引领课堂更自主、更开放、最高效。
2、在点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
(八)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切实搞好积极讨论、高效展示与深度点评、质疑:
学科组长要安排讨论任务,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组内交流,确保每一层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之中,并及时标记好疑难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
(九)当堂检测。通常以一对一互查和老师抽查的形式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口头检查,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达到落实当堂内容的作用。
(十)总结点评。学科班长对本科内容进行总结,对各小组及个人进行点评。公示各小组得分情况。
四、"英语创新课堂"模式中学习小组的评价:
1、建立课堂评价积分表,由学科班长负责记录。由学科班长根据各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评出优秀小组、个人,表扬鼓励并公布得分情况。
2、从学生的展示、点评、质疑、拓展和激情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①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和展示:优秀(+3分);良好(+2分);参与(+1分)②课堂上充满激情点评、质疑:优秀(+3分);良好(+2分);参与(+1分);
3、每周末由班委主持评出高效展示、点评、质疑之星,和优秀学习小组,并排出各小组的名次和得分明细表,并在班上大力表扬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珍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只有根据现代教育的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摒弃不合时宜的方法和体制,教育才能欣欣向荣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