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谈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 张 莉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情感教育的操作方式以实现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更加重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依旧存在诸多需要加以改善的部分。本文主要立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探究情感教学对课程效果提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策略实施
人的生活中充满喜悦、愤怒、痛苦等等,还有诚实、正直、善良、感恩这些美好的品格。情感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文章作者的感情,通过老师这个桥梁,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达到心灵与心灵的契合。语文老师就是摆渡人,将情感传递,并使学生也具有高尚的品格。
一、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作用分析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操作应用所产生的促进效果是全方位的,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学习能力具有积淀作用。经过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操作,情感教育的教学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情感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采用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显著意义。在课程教学中,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对具有典范意义,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都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当学生被老师所表扬时,会激发学生内在的自信心,会在日后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明显。
2.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严肃的刻板形象,在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老师的形象更加平易近人,当老师与学生处于教学对等的角色下,学生的学习更加舒适、自在,对个人在课程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毫无顾忌的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与学生之间友好的师生情是情感教育最为重要的本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3.强化师生交流
在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学理念之下,学生与老师之间总有一种隔阂存在,这道若有若无的隔阂成为了妨碍师生交流的重要阻力,对于加强学生与老师对彼此的了解缺乏促进意义。情感教学对与强化师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学习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突破,需要在平日的学习积累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所以,强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改善学生学习效果重要方法。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操作策略
经过实践操作表明,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作用明显。需要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对情感教学的应用,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落实情感教学这一操作方式中,需要注重以下操作策略:
1.挖掘教材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没有情感因素,任何文章都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小学语文中既有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又有感人的故事情节。有写人记事的还有写景状物的。例如,《草原》一文中一开始就说“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用“可爱”这个词就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向往和喜爱。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用喜爱来引导。
有的课文蕴含了更深刻的道理。比如,《白杨》一文中说到“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但是在第三段中却讲到“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这些身影就是白杨树。白杨是戈壁滩的卫士,风霜雨雪也不能使它动摇。它们扎根戈壁。由此引申到文章中的“爸爸妈妈”,他们也扎根边疆的建设,不畏路途遥远,条件艰苦,毅然无悔地在边疆付出。因为祖国要建设边疆,边疆需要他们,因为爱国热情使他们留在了戈壁。老师要紧紧抓住爱国这条主线来引导学生。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写了珊瑚、龙虾、鱼,还有海鸟。坐在教室的学生可能很难想象海边的美景。教学之前老师不妨把珊瑚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指认。哪条是全身布满彩色条纹的,哪条头上长红樱,哪条身子像扇子,又有哪条身子鼓起来像皮球。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美丽的西沙群岛也浮现在脑海中,也因此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在《爬天都峰》一文中,小主人公和老爷爷互相鼓励最终爬到了山顶。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可以组织一次爬山活动。让学生体会爬山过程中的艰辛。爬山时学生肯定有先有后,有爬得快的,也有体力比较弱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在一旁鼓劲,学生也可以互相勉励,比赛谁先到山顶。当爬到山顶之后,体会那种“我做到了”的喜悦心情。那么在回到课堂上的时候,小学生就可以体会小主人公才开始面对天都峰时的犹豫、不自信,到后来不断受到老爷爷的鼓舞,最终登上山顶的心理变化。因为他们在爬山时也有这样的心理变化,受同学、老师的鼓舞最终战胜自己登上山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3、教师以情动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消极不良的情绪带上课堂影响学生。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丰富的情感。因为老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老师教学时是有感情的。给学生做示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能平平仄仄,把作者的感情都能读出来,也让学生带感情地去读课文。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情感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实践操作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直接的促进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情感教学的优势特征还表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特征,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自身的情感素养,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生活情境的调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策略分析 [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3(20):35.?
[2] 任建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1(29):102.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策略实施
人的生活中充满喜悦、愤怒、痛苦等等,还有诚实、正直、善良、感恩这些美好的品格。情感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文章作者的感情,通过老师这个桥梁,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达到心灵与心灵的契合。语文老师就是摆渡人,将情感传递,并使学生也具有高尚的品格。
一、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作用分析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操作应用所产生的促进效果是全方位的,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学习能力具有积淀作用。经过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操作,情感教育的教学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情感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采用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显著意义。在课程教学中,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对具有典范意义,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都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当学生被老师所表扬时,会激发学生内在的自信心,会在日后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明显。
2.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严肃的刻板形象,在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老师的形象更加平易近人,当老师与学生处于教学对等的角色下,学生的学习更加舒适、自在,对个人在课程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毫无顾忌的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与学生之间友好的师生情是情感教育最为重要的本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3.强化师生交流
在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学理念之下,学生与老师之间总有一种隔阂存在,这道若有若无的隔阂成为了妨碍师生交流的重要阻力,对于加强学生与老师对彼此的了解缺乏促进意义。情感教学对与强化师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学习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突破,需要在平日的学习积累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所以,强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改善学生学习效果重要方法。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操作策略
经过实践操作表明,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作用明显。需要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对情感教学的应用,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落实情感教学这一操作方式中,需要注重以下操作策略:
1.挖掘教材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没有情感因素,任何文章都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小学语文中既有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又有感人的故事情节。有写人记事的还有写景状物的。例如,《草原》一文中一开始就说“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用“可爱”这个词就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向往和喜爱。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用喜爱来引导。
有的课文蕴含了更深刻的道理。比如,《白杨》一文中说到“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但是在第三段中却讲到“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这些身影就是白杨树。白杨是戈壁滩的卫士,风霜雨雪也不能使它动摇。它们扎根戈壁。由此引申到文章中的“爸爸妈妈”,他们也扎根边疆的建设,不畏路途遥远,条件艰苦,毅然无悔地在边疆付出。因为祖国要建设边疆,边疆需要他们,因为爱国热情使他们留在了戈壁。老师要紧紧抓住爱国这条主线来引导学生。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写了珊瑚、龙虾、鱼,还有海鸟。坐在教室的学生可能很难想象海边的美景。教学之前老师不妨把珊瑚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指认。哪条是全身布满彩色条纹的,哪条头上长红樱,哪条身子像扇子,又有哪条身子鼓起来像皮球。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美丽的西沙群岛也浮现在脑海中,也因此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在《爬天都峰》一文中,小主人公和老爷爷互相鼓励最终爬到了山顶。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可以组织一次爬山活动。让学生体会爬山过程中的艰辛。爬山时学生肯定有先有后,有爬得快的,也有体力比较弱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在一旁鼓劲,学生也可以互相勉励,比赛谁先到山顶。当爬到山顶之后,体会那种“我做到了”的喜悦心情。那么在回到课堂上的时候,小学生就可以体会小主人公才开始面对天都峰时的犹豫、不自信,到后来不断受到老爷爷的鼓舞,最终登上山顶的心理变化。因为他们在爬山时也有这样的心理变化,受同学、老师的鼓舞最终战胜自己登上山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3、教师以情动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消极不良的情绪带上课堂影响学生。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丰富的情感。因为老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老师教学时是有感情的。给学生做示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能平平仄仄,把作者的感情都能读出来,也让学生带感情地去读课文。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情感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实践操作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直接的促进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情感教学的优势特征还表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特征,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自身的情感素养,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生活情境的调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策略分析 [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3(20):35.?
[2] 任建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1(2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