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作者】 陈作元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合作学习是是指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明确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组织合作学习的形式、灵活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小组
  所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以4-6人为一组组成若干合作小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组教学、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走进生态教育的课堂中。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教师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时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2、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教师要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让合作学习在一个开心愉快的氛围进行。
  3、激励合作探究。
  教师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以后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小组内的同学人人参与。
  4、评价与反思。
  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二、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与班级教学、个别学习机会结合这一前提,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过程规律,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和反复探讨,构建了课堂教学模式。
  例:长方形周长的计算,铺垫引导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老师出示学习题(包括学习材料及学习目标等)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要求围成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什么?
  组织学生复习三角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长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概念后,要求学生用2根长8厘米的小棒和2根长6厘米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并示出学习题: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独立学习;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并调控进程。可采用辩论式;学生各自观察用小木棒围成的长方形,在草稿本上写出方法;小组长招集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计算方法及想法,明确周长的计算方法。
  2、合作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一想与梯形有关的图形哪些?
  (2)剪一剪,拼一拼梯形能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式?
  (3)为什么梯形的面积公式要除以2?
  (4)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设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2、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合作交流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例如:在教学“相交与垂直”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相交的现象,找出垂直的现象,然后分组讨论,“两条直线相交,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发现: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了一点即交点,构成了4个角等……教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学习探索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时时处处迸发着智慧的火花。另外,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4、精心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做好课前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培养合作方式。
  学会合作是生态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大都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生态教育课堂上的小组合作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得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 2 )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3 )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既然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类型都采用了一定数量的独立学习,那么你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
  7、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8、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
  教师要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评价,以前我们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即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对小学的成果进行一番评价,但是现在我们还要关注合作的过程。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同学们取得一定的成果时,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或者是语言或者是一些动作对他们进行评价。当学生们得到教师的鼓励后,他们会迸发出更大的创作潜能和合作欲望,这样不仅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务,而且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影响.
  总之,合作学习的成效,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合力,正所谓“教学相长,是缺一不可的”。是否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师起到的作用似乎更重要。合作学习,既要学生群体的参与,又要教师的组织指导,需要教师对合作学习这一模式有透彻的理解,在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艺术。“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