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扬其长避其短,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作者】 于海波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到,如果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到位,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将越来越焕发出其生命的活力,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普遍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争议,让很多一线教师困惑。我们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扬其长避其短,才能发挥其优势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优势呢?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普通的教学班,学额在45人左右,假如课上老师始终以一对45,那么学生个体往往被淹没,课上只有那么几个所谓的好学生发言,大部分学生只是旁听者。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得请那几个学生回答。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习惯了做听众,没有一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无所谓个性的发展了。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既有集中的合作性,又有个体的主体参与。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处于优势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弱的学生,从而形成知识技能等方面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良好教学效果。而每个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的机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知识,在活动中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间是平等的,在这样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学生的顾虑少,敢说自己的想法,思维能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供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小组合作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具体的活动中,小组合作也存在很多误区:
  1、活动目标不明确。教师没有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大多一片茫然,活动自然也就稀里糊涂,不明就里,甚至有很多学生趁此说无关的闲话、做小动作。这样的合作,谈不上有什么效果。
  2、合作活动过于频繁、随意,有些教师不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过程随意性很大,不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合作,好像小组学习活动次数多就说明课堂教学理念新。而蜻蜓点水式的小组合作中,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刚合作就叫停,活动根本就没有实效。
  3、合作活动中缺少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时,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迅速做出反应,而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因为反应慢或怕错,附和的现象较严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还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个别学生马上就在小组中说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观点讲完了,合作就结束了,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听清楚对方说的是什么。这样的合作,缺少必要的思维训练,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发展的更加不均衡。因此合作学习中也应给学生留出必要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真正讲求合作的效果,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都动起来。
  4、活动只是为了表演。在部分课型中,如优质课评比、公开课、展示课等,很多的小组合作都带有一定的表演性。教师一说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马上凑在一起热烈讨论,仔细观察发现只有个别学生在自言自语地说,其他学生要么一言不发要么照着答案装模作样地读,而教师要的也只是一个过程,合作成了一种漂亮的外壳,为了赢得评委的分数而存在。
  5、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够合理。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对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上,我们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只笼统地评价整个组,对于学生个人缺乏准确合理地评价,而小组内部也存在着善于评价他人,忽视了自我评价的现象。评价的不力使得学习劣势学生得不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参与积极性丧失。
  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避开误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
  1、教师转变观念,克服功利思想。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观,克服课堂教学的功利思想,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合作中那些合作能力弱、性格内向、合作技巧缺乏的学生,扎扎实实搞好课堂教学,搞好小组合作。
  2、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好合作任务。
  小组合作的推广,使得很多教师误认为以后的教学轻松了,不用讲了。要知道教师的主导作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取消,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教师不能放任不管,反而更要动脑筋,要认真分析学生实际,考虑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适合学生的合作,才能有效果。这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了。
  3、尝试自由分组,任务轮流。
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加强学生任务的责任感,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明确的小组分工,承担合理的小组合作子任务,从而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参与,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4、切实调动小组内成员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首先要增强个人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其次,避免小组长一言堂现象,培养有责任感、有耐心、乐于帮助同学的小组长。小组长的调控管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5、完善发展性评价。
  教师要深入了解掌握每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做出反馈评价。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坚持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原则。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好用也要"用心"用,才能扬其长避其短,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