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任晓慧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已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它和完全自主学习不同,完全自主学是在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科书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我们提倡的自主学习,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创造一定的
  自主学习空间,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使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能继续学习,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地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外因要通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教师仅仅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从小学低段升到初中高段学习,这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又一个新起点,每一个学生灵魂深处都蕴藏着一种种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力量,这是人的生命力的特征。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唤醒每个学生灵魂深处潜在着的、沉睡着的生命力量,使他们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而不是强迫地去投入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维、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由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善于思考,逐步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评价,主动地、快乐地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唤起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   
  二、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改变传统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权威关系,建立学生不再仅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多的是共同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以引路人、促进者的角色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导入各种紧张而又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和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其次,引入激励机制,让学生有成功感。成功感是人对成功的感悟。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感到成功,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并努力争取成功。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成功感,帮助学生实现‘参与一成功一参与’的良性循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持续保持。  
  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及时使用肯定评价性语言。当今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只要我们对学生多留意,多帮助,学生闪光点就随处可见,即使是“问题学生”也如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问题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对于学生的独立见解,不管多么幼稚,多么朦胧,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要鼓励。要善于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合作来解答疑问,也可以让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或师生互答,有些问题不一定非作出结论,只要学生认真地进行了探究就是有益的。
  如:学生回答问题答准确,用“你回答得棒极了”“你真聪明”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学习;对欲言又止或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试试看,老师会帮助你的。“试一试:我们塑信你能行”;对回答错的同学,用“再想一想”,,谁来帮帮他”;当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了任务时,用“你成功了"或掌声鼓励等。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教师也要从某种恰当的角度,选用适合接受的语言,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他们的学习欲望、自信心、自主性会明显增强,学生的发展会日趋多元。
  三、设计精当的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掌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照学习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该扶则扶,该放则放。  
  1、与旧知识紧密相连的新知识,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伯知识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的知识。
  2、对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如:①先质疑。学习新内容之前,学生先自学,发现问题,上课先由学生提问题;②先思考。有了问题,由学生思考,力求自己解决问题。.③先表达。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基础土,先由学生发表意见。④先归纳,甚至到了归纳这一环节,也由学生先发表意见,教师再讲解、补充。在教学中,充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3、建构铺垫、设疑、内化、练习韵课堂教学模式,以活动教学促学习。铺垫:复习旧知识,引出学习内容;设疑:形成认知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讨论或教师适当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识;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识巩固练习,不断提搞拓展。
  四、以课堂为主阵地,教其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必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鱼之术。”均说明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达到学习目的的门径,教师要从如何学角度考虑如何教,教学的主线才会明朗起来。学法指导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才能突出重点,提高效率。我认为,_堂好课也应该是一堂好的学法指导课。
  如何教会学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充分运用教材讲解示范,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相机进行学法指导,或点拨,或画龙点睛,整个过程由扶到放,扶放结合,让学生真正能在课上得“法”,使教学完成从“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
  2、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人的实践活动是心理意志的基础。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映要通过自己的眼看、耳听、脑思、手动来完成,通过学习实践领悟的东西印象深刻,即使在情境变化钓条件下,也能实现迁移,运用自如。
  例如,课本中的一些文章或段落,教师可指导学生精学一段,教给方法,扶学一段,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小组讨论,再自学,最终掌握方法。学生如果掌握了学习方法,语文学习就变得轻松多了。轻松对学生尤其是对承受巨大学习压力的学生就是“减负”,更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无形驱动器。   
  3、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学中有的老师“重结果、轻过程”,只注重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满足于学生能说出正确的结论,而忽视了让学生认识自己合理的学习过程,以至于学生不知道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曼没有让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教学检查中,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且要检查他们的学习过程。例如,教师在检查学生背课文时,不但要看学生是否会背;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背诵课文的,引导导学生总结背诵方法。有些学生尽管掌握了学习方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韵学习过程是最优的、学习方法是正确的。这种检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习过程中的不合理性,使结果和过程和谐统一。  
  4.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方法交流活动,取长补短每个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每个学生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应引导学生交流和总结学习方法,使学习过程得以延伸,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汲时交流外,还可采用征文形式收集、整理好的学法,汇编成册。作为借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以学生为本位,处处为学生着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