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时期如何当好校长
【作者】 李 静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担负的全面育人的担子也越来越中,这就要求校长要善于开发特色教育、注重全面育人。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校长更应该具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现代教育的观念。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长工作,策略
新时期对中小学校长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是学校的“领袖”,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即办好社会主义的学校,把学校办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在学校管理中,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师、学生的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处理各种关系等,对校长的素养都要有特定的要求,这对学校管理是否成功具有深远的影响。
加强师生沟通、共创和谐校园。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加强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善于倾听师生的心声、尊重师生的人格、接纳师生的合理要求,在学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爱师生、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善于与广大师生进行沟通。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学会尊重与理解。尊重使师生感受到平等、和谐的氛围;尊重使师生感受到被接纳获得自我价值感;理解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站在师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验师生的内心世界,对师生的任何言行都表示可以理解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学校管理者应富有关爱之心。一方面要关心教师、善待教师,尤其是要为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构建一套合理而又公平的竞争机制,搭建一个能够展示才华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对老教师要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特殊的关注,帮助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感,使他们都能感受到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积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互动式的学习空间、利用多元智能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
加强理论学习、拓宽个人视野。办好一所学校、管理好一所学校、经营好一所学校校长是关键。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广大师生的首席教师,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和协调作用,因而校长要加强教育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光靠热情、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很难使学校工作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当今的教育形势突飞猛进、飞速发展、不进则退。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些都对新形势下的教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如何面对新挑战、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力量发展学校,这些都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专家的讲座可使我们寻觅到一定的理论依据,获得学校改进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实地学校的考察调研也可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课程改革对学校长远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老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以多元智能的理论多角度去审视一名学生、培养一名学生,我们就能造就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能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校长要有时代的眼光、正确的理念,对学校事物进行科学地分析、判断和决策。因此作为一校之长应该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而不是拿着鞭子跟在后面。
校长素养是当好校长的前提对于学校特定时期而言,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于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教师;对于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这就显示出校长的自身素养十分重要,校长的素养是其从事校长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内在条件,也是当好校长的前提。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指示、命令能产生作用,取决于被领导者的认可,取决于领导者的素养。素养是领导者的一种人格力量,是由领导者的经验、知识、能力、品格、修养、意志等素质形成的综合效应。作为校长,用文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给教师以亲切感;用实干和率先垂范的精神影响带动教师,做到为人正派、作风民主、公正廉洁、待人宽厚、心胸宽阔、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开拓进取、正直公道、言行一致、平易近人,真正将权力影响与非权力影响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
校长素养是校长影响力的根基校长的权力是一般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但学校校长的领导主要靠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性影响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威信”,是从校长内在素养中自然渗透出来的精神感召力,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校长行政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要素并制约着权力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比权力性影响力更持久,更有感染力;同时,又有助于发挥权力性影响力。这就要求学校校长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素养。因此,校长素养是校长影响力的根基,是构成校长重要影响力的关键因素。现代校长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养、心理素养、道德品质素养,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能力素养。一个有着较高素养的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丛。
校长素养是办好学校的关键能力是校长做好工作的基础,更是校长办好学校的关键。而能力是校长素养的重要体现。优秀校长所具备的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如,思想力、执行力、协调力、创新力和领导力。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思想力是基础的基础。而完成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学校实力的工作任务,执行力、协调力和创新力是校长提高能力的重点。领导力是思想力、执行力、协调力、创新力等能力的最终表现。作为校长,要经常自省,不断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校长。
校长素养有利于形成管理合力学校管理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的,学校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注重学校人际关系交往道德是校长管理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校长工作成效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做到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廉洁、光明磊落,其核心是廉洁,廉洁是校长政道兴盛的必要条件,是校长成熟与智慧的表现,也是校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廉洁可以增强校长的内在权威,形成潜在管理力量,因此,校长在管理中要做到六要,即:对上级要敢说真话,敢于负责,表里如一;对下属要一视同仁,公正裁断,不玩权术;成绩面前要不贪荣,金钱之下不贪赃;自己失误不推卸,强者在岗要不嫉妒;不自食其言,不盛气凌人;原则面前要不让步。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师生感到校长可亲、可敬、可信,使学校管理形成合力,为办好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校长?我认为,这个时代需要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教育的校长,需要敢于创新、在处境艰难、困境和遇到突发事件时具有坚忍不拔、头脑清醒、处事果断的校长,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学校更需要与时俱进、依法治校、开拓创新的校长。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长工作,策略
新时期对中小学校长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是学校的“领袖”,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即办好社会主义的学校,把学校办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在学校管理中,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师、学生的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处理各种关系等,对校长的素养都要有特定的要求,这对学校管理是否成功具有深远的影响。
加强师生沟通、共创和谐校园。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加强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善于倾听师生的心声、尊重师生的人格、接纳师生的合理要求,在学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爱师生、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善于与广大师生进行沟通。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学会尊重与理解。尊重使师生感受到平等、和谐的氛围;尊重使师生感受到被接纳获得自我价值感;理解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站在师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验师生的内心世界,对师生的任何言行都表示可以理解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学校管理者应富有关爱之心。一方面要关心教师、善待教师,尤其是要为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构建一套合理而又公平的竞争机制,搭建一个能够展示才华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对老教师要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特殊的关注,帮助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感,使他们都能感受到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积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互动式的学习空间、利用多元智能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
加强理论学习、拓宽个人视野。办好一所学校、管理好一所学校、经营好一所学校校长是关键。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广大师生的首席教师,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和协调作用,因而校长要加强教育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光靠热情、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很难使学校工作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当今的教育形势突飞猛进、飞速发展、不进则退。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些都对新形势下的教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如何面对新挑战、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力量发展学校,这些都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专家的讲座可使我们寻觅到一定的理论依据,获得学校改进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实地学校的考察调研也可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课程改革对学校长远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老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以多元智能的理论多角度去审视一名学生、培养一名学生,我们就能造就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能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校长要有时代的眼光、正确的理念,对学校事物进行科学地分析、判断和决策。因此作为一校之长应该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而不是拿着鞭子跟在后面。
校长素养是当好校长的前提对于学校特定时期而言,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于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教师;对于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这就显示出校长的自身素养十分重要,校长的素养是其从事校长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内在条件,也是当好校长的前提。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指示、命令能产生作用,取决于被领导者的认可,取决于领导者的素养。素养是领导者的一种人格力量,是由领导者的经验、知识、能力、品格、修养、意志等素质形成的综合效应。作为校长,用文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给教师以亲切感;用实干和率先垂范的精神影响带动教师,做到为人正派、作风民主、公正廉洁、待人宽厚、心胸宽阔、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开拓进取、正直公道、言行一致、平易近人,真正将权力影响与非权力影响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
校长素养是校长影响力的根基校长的权力是一般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但学校校长的领导主要靠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性影响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威信”,是从校长内在素养中自然渗透出来的精神感召力,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校长行政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要素并制约着权力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比权力性影响力更持久,更有感染力;同时,又有助于发挥权力性影响力。这就要求学校校长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素养。因此,校长素养是校长影响力的根基,是构成校长重要影响力的关键因素。现代校长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养、心理素养、道德品质素养,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能力素养。一个有着较高素养的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丛。
校长素养是办好学校的关键能力是校长做好工作的基础,更是校长办好学校的关键。而能力是校长素养的重要体现。优秀校长所具备的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如,思想力、执行力、协调力、创新力和领导力。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思想力是基础的基础。而完成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学校实力的工作任务,执行力、协调力和创新力是校长提高能力的重点。领导力是思想力、执行力、协调力、创新力等能力的最终表现。作为校长,要经常自省,不断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校长。
校长素养有利于形成管理合力学校管理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的,学校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注重学校人际关系交往道德是校长管理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校长工作成效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做到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廉洁、光明磊落,其核心是廉洁,廉洁是校长政道兴盛的必要条件,是校长成熟与智慧的表现,也是校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廉洁可以增强校长的内在权威,形成潜在管理力量,因此,校长在管理中要做到六要,即:对上级要敢说真话,敢于负责,表里如一;对下属要一视同仁,公正裁断,不玩权术;成绩面前要不贪荣,金钱之下不贪赃;自己失误不推卸,强者在岗要不嫉妒;不自食其言,不盛气凌人;原则面前要不让步。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师生感到校长可亲、可敬、可信,使学校管理形成合力,为办好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校长?我认为,这个时代需要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教育的校长,需要敢于创新、在处境艰难、困境和遇到突发事件时具有坚忍不拔、头脑清醒、处事果断的校长,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学校更需要与时俱进、依法治校、开拓创新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