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生英语教学初探

【作者】 刘 倩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能够进一步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习者从多角度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提高分析能力与认知水平。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运用,笔者结合自己小班化学校的实践,于英语视听这一细小处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阐述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小班化发展学生视听能力的新型数字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小学生;英语视听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已成为随时随地无处不在、超过6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笔者初次接触微信,是与外教Roxy和Annabel一起摇一摇、发一段语音,分享好友圈的点点滴滴。目前,微信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交流、分享增进友情的纽带。那么作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的英语学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促进小学生的视听能力呢?
  一、优化视听理念:兴趣中认识未知
  快乐学习,主动发展──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努力实现四乐课堂,即教师的善教之乐,学生的爱学之乐,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师生的共同发展之乐。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实际上就是在运用一种积极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喜欢学习,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英语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将信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到大脑中,再经过学生自身的思考,输出想法。那么不管是学习英语,还是学习其他学科,我们的孩子总是喜欢由生动形象的学习转换到科学理性的学习。视听既能体现生动形象这一特性,又是各种能力的基础。
  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同时,英语是学生生活中没有语言环境的外语。这要求我们尽量多地运用好视听环节,将其作为英语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进行模仿,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心智。
  学英语,其关键障碍,不是“懂不懂”的障碍,而是“知不知道”的障碍。所以,笔者通过“丰小英语”微信公众平台,让孩子们了解未知的事物并产生兴趣,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来推送文字、图文、语音和视频等素材。例如,结合三年级新教材,在单纯地教字母语音、词汇、句式的基础上,把英语带入生活,带入语境中。在学习颜色这一话题时,能通过让学生观察视听资源变色龙chameleon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身的颜色,创造真实的语境。
  二、优化视听资源:创新思维中感受文化
  1.精选资源,整体视听。
  笔者认为在没有出版2011版英语新课标前,我们孩子学英语,通常先学单词,再把单词学习融入句式。四年级增加了听写词汇,部分学生因为听得少,听力理解差,做听力环节知道孤立的几个单词的中文意思,没有辨音能力本就听不出来,一些中等学生听出来了还要在大脑中进行中文翻译的反应时间,语言表达的意群等也都被割裂,没有整体理解。
  我们一直在说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不同,笔者认为英语思维的过程,就是在大脑中积累足够多的词句并与语音结合的场景和画面的过程。所以英语初学阶段,应该多进行英语视听,老师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准备适合他们学习的英语视听资源。因此,笔者在“丰小英语”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文字、图片、图文、语音和视频资源,例如歌曲、有声绘本,动画小故事等,引导学生进行语音拼读达人比赛、最佳配音等活动,并创设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们交流感受某个片断中的英语句子、某个单词,在视听中积累,在视听中思维。
  2.聚焦课堂,注重视听多观察
  视听只是一个引子,最终能让听力水平提高才是目的。如果没有情境对应这个环节,孩子听不懂基本就听不进去。孩子因为喜欢视听材料,想知道情节和内容,才会看得进去。当视听可以满足孩子看懂的需要,孩子就不会多此一举想要找中文来翻译,这样,英语的语音会自动进入到大脑。孩子多次看明白了,重复越来越多时,语音输入也越来越多。注意力则会逐渐地从关注画面转移到关注语音。这个时候,视听就是情境对应的最佳时机。
  以四年级为例,在教学Unit 6 Meet my family这一课时,笔者在预习环节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my family的这一视频,让学生感知英国孩子对family是如何介绍的,从而模仿。课堂中学习了Let’s learn中的词汇后,教师呈现微信中的视频带动课堂进行交流,水到渠成。在原汁原味的英国孩子对自己家庭的介绍中,学生不仅听到了纯正的语音,更可贵的是得到了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在Book Cover的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不仅是认识这个题目、作者、插图,更是一种文化,即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作者和知识产权。西方国家很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每一个绘本都会写清作者written by Cheryl Ryan和插图illustrated by Nara Voltas。
  我们在视听中根据语气、语调、语速变化,还可以感知人物的内心,是很高兴?还是很生气?根据环境的声音,可以推测发生的场景是在哪里,是在森林?在水边?还是在学校?根据说话的声音,学生可以判断出来这里有哪些人物,在干什么,是John在踢足球,还是Sarah她们在开生日party等等。通过“丰小英语”微信公众平台有预设地进行资源推送,孩子们随时随地通过家长的手机进行多次视听、模仿、比赛或预习,也为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在小学英语课程目标中走得更深更远。
  3.欢度节日,体验国外文化差异。
  结合英语国家的重要节日和文化,积极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圣诞节,Christmas is coming!?让孩子们交流关于已知的圣诞节,提前设计并布置教室,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圣诞节介绍,演一演Father Christmas,唱一唱jingle bell,与外教微信祝福。
  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小班化的孩子们收获更多。同时这样的学习也是借鉴翻转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2011版新课标首次明确了小学阶段的词汇表,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423个核心词汇。另外小学阶段还要学习接触300个左右的扩充词汇,课标中未规定具体词表,各地可根据所选用的教材和实际教学需要拟定。词汇教学途径方面,修订课标强调要在具体语境中结合音、义、形进行教学。如果老师的视野高于词汇这一层面,那么孩子的收获将不仅仅是词汇。如果老师的视野高于语言这一层面,那么学生的收获将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综合体验,最终走向快乐地自主地学习英语。
  2011版新课标指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能够进一步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习者从多角度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提高分析能力与认知水平。在小学阶段,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小班化英语视听,不仅能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