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作者】 鲁元菊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南津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的重要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因此,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只有认真挖掘每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方能促进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它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却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引起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小学语文教材中某些“教学两难”的课文谈谈体会。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我是猫》这一课内容。我在教学时,首先意识到文章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内容风趣、幽默,我便应讲究讲授艺术。课堂上讨论“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这句话意思时,首先出示一个错误的推理,即“危急时刻做到了平时的事情”。当这一例子出示后,他们感到怀疑,“是不是老师讲错了”.借此机会,我又将这一推理以郑重的口气念一遍,顿时教室里笑声四起。“是不是这个推理错了呢?如果错了,那么,它究竟错在哪?”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了,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随后,让学生再对照有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三、结合儿童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耐心教育固然重要,但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只要注意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并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时,结合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的排比句中的四个“没有”,反复启发,再联系同学们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生活条件,提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这一问题,让学生举例回答,促使他们对语文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理性认识。同时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诚然,仅此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中亲身体会语文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之感到学之有用,方能使学生学之有趣。因此,在教学中还告知学生语文在教学数学应用题中的作用以及与英语学科的密切联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清楚明确学习的目的而且对语文学习也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获更多、更好的知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学生主动性的激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怎样听、说、读、写、练,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课堂教学五大环节,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教学过程,巩固旧知识,强化新知识,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小语第五册中寓言二则——《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故事中的两个人都因思想方法上的错误而办了蠢事,导致了不良的后果,寓言中的情节是虚构的,但情节中的人和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教师在教学时,首先给学生讲述生活中的同类故事,让学生明白强求速成,不劳而获带来的坏处。同时,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关键字词并互相讨论文中关键字词并互相讨论文中说明什么道理,教师只在关键之处论处作适当点拨讲解,这样的授课方法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授课时间虽然均等,但学生接受能力存在一定差距,有些教师为追求升学率,小部分后进生被“遗忘”,导致班内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优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差距逐步递增。我认为做好后进转化工作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给予表扬、鼓励,更重要的应多关注后进生,应耐心辅导,正确引导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目标。”不断鼓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化动力为内驱力,对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对后进生应多费心思,接近他们。深入家庭,了解父母教育是否与学校教育一致,消除学生消极思想,挖掘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然,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逐步探索,寻求新方法,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享受到学知识的乐趣,健康成长,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