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作者】 奂新明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一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展现化学课堂活力,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及化学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据平时教学观察及学生成绩差别,总结成功经验,将科学有效的小组合作广泛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
  科学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科学合理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可使合作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务必要高度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首先在构建小组的过程中要秉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具体来讲就是使小组之间的水平大致相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水平存在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小组成员水平得到提升;其次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合作学习成效自然也不会太差。
  选择恰当科学的合作学习内容。周知,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拿来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就要着重考虑某一部分内容是否需要合作学习,到底是团队共同学习效果好还是个人独立完成效果好;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讨论内容,合作学习内容一旦选择得当,下一步就要做出合理安排,教师要及时抓住小组讨论的契机,引导学生把讨论重点放在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的地方,例如在“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研究,首先小组成员先准备齐全塑料瓶子、铁丝、电流计、液体石蜡、导线等实验材料,接着分配小组成员不同的实验任务,有的同学负责在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液体石蜡、盖好瓶盖等工作,有的同学负责在塑料底部以等距离钻五个小孔,分别插入铁丝、竹签、碳棒、铜丝等作为电极,再从塑料瓶口倒入融化的石蜡,待石蜡呈现凝固状态后,将铁丝、竹签、碳棒、铜丝竖直固定在瓶底,还有的同学负责把以上准备好的塑料瓶固定在铁丝特制的且可以上下倒转直立的三脚架上,待一切准备工序完成之后,就可以实施具体的实验操作了,教师可趁此请同学们着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学生们在相互配合和讨论中分析出正确答案,真正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收获。
  观察课堂学生动向,及时进行组间调整。对于中学生来说,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依据课堂教学特点及知识难易程度,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明确责任。分组是否科学应从学生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落实两个方面来权衡合作学习实施中的分组是否科学。学生的特点主要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优劣和知识基础水平的高低。应将差生、中等生、优等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防止差生只是形式上参与合作学习。此外,还应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个性特色、小组成员的重新组合以及小组成员的数量,甚至连小组的名称也可精心设计。例如,分组时男女搭配要协调,防止性别相同的学生在一起耍闹;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性格开朗的孩子搭配开,以均衡各组实力;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人。此外,教学任务的落实应责任到人,使合作学习实施中更加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学情、实现目标。学情即是学生在学习方面呈现的特点:学习成绩如何、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兴趣浓厚与否、学习方法如何等。一般而言,分析学情应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信息素养和个性差异。基于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学情分析中除需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因素,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指导和主导作用。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是十分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尤其是面对不同的意见时;其次,教师要及时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充分给予每一个学生发言和表现自我的机会,积极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
  评价要全面而有激励性。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注重反思、不断完善。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曾对教学反思有过精辟的论断:“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我们应该重视反思,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亦是如此,不仅要重视反思,而且要学会如何反思。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为此教师要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切实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成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