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高考小说中的形象鉴赏

【作者】 胡 涛

【机构】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题型透视
  文学的价值在于以它独特的价值观、审美观影响人,改变人。而作品中的形象往往是这种价值观、审美观的载体,因此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欣赏,我们总绕不开对形象的考量。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评价是阅读最高层级的能力。“文学作品的形象”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可指人物形象也可指事物形象,如对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形象的鉴赏。在实际考查时,这类题设题也比较灵活,可单独考查,也可与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结合起来。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3、作者是如何塑造XXX这一形象的?
  4、作者塑造XXX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二、典题模式
  1、(2016年山东卷)21.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
  2、(2016年新课标Ⅱ卷)11.(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2016年新课标Ⅲ卷卷)11.(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2016年浙江卷)1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2分)
  A、小说以苍蝇开篇富有深意,既引出后文对扣子的描写,也暗示了主人公糟糕、烦闷的生活状态。
  B、从给妻子买花,陪妻子去剧院等情节可以看出切尔内舍夫骨子里是个热爱生活,充满生活情趣的人。
  C、妻子被意外的场面闹愣了,站着不动,一言不发,这也从侧面衬托出切尔内舍夫以往的自私和冷漠。
  D、这是一篇关注“小人物”生活与命运的作品,作家通过主人公混乱生活的描写来
  三、攻坚策略
  形象鉴赏的核心——概括特点,把握作用
  形象鉴赏题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仅以湖南和新课标卷为例,2008到2012五年间,10套题就有9套涉及到了形象鉴赏,并且有8套是形象特点的概括,其题型之集中不得不引起广大考生的关注,但是在实际应考中,同学们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对形象特点把握不准,对要点概括不全等,建议广大考生在备考时强化思路方法意识,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思路不清,要点不明。
  1、形象特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是新课标卷的必考题。而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我们可以从把握描写方法的角度来揣摩和提炼人物的形象特征。
  (1)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①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心理描写可以体现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进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比如小说《扣子》几乎通篇都是对主人公心理的刻画,透过这些内心独白我们可以窥见切尔内舍夫自私自利,反复无常的特征。②通过动作行为刻画人物形象。动作是人物性格及心理的外化,把握住文中的动作描写,也是快速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比如《扣子》倒数第二段“总经济师立刻沉下了脸,把鲜花和卢布一古脑儿掖在怀里,然后一声不吭,径直走进屋里去了。”通过“沉”“掖”“一声不吭”“径直走进”等词语足可体现切尔内舍夫的自私冷漠,善变无常。③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言为心声,通过对语言的分析,也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忆白石老人》一文,文章多处运用对话形式来展现人物性格,“他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来”,当李可染和作者等人长时间没去探望,他一见面就是“你贵姓?”“艾青先生,解放初期,承蒙不弃,以为我是能画几笔的……”等等语言足见白石老人的率真可爱。
  (2)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他人的言行,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描写。如《扣子》中妻子的出场,就是对切尔内舍夫形象的侧面衬托。“妻子被这意外的场面闹愣了。她站着不动,一言不发……”,妻子的表现从侧面有力地衬托出切尔内舍夫以往的自私和冷漠。所以第1题的C选项无疑是正确的。
  散文中事物形象特点的把握,就需要同学们有整体把握和信息整合的能力。把握形象特点,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于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的准确判断。另外,在做题中,同学们还要避免堆砌概念,空洞表达。有的同学只是从别处“拿来”一些鉴赏文学形象的术语,可不管是什么文学作品都往上面套,仿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须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文学作品也是这样,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点,我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形象作用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或小说中。一般而言,散文或小说中的主要形象一般是作者情感的倾注对象,是作者社会理想的寄托者,通过他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作用的分析,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进而理解它对于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在以往的考题中,这类题型还没有涉及过,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只作一般性了解即可。
  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的作用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对此,我们可以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去思考。思考角度:(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2)对内容的充实作用;(3)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4)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无论文章中出现多少个人物形象或出现多少个物象,怎么星罗棋布,多如繁星,最终究其实质,也只是两个形象或两个物象,那就是中心描写对象和他人他物。他人他物与中心描写的对象的关系是:前者无条件的为后者服务。无论他人他物是寥寥几笔还是浓墨重彩,他们存在于一篇文章里的意义就是向中心的物象致敬,最终和中心物象一起体现文章的主旨。现代文大阅读中有一类题型是这样的:“本文写的是此物,却从彼物体写起,为什么?”或者“本文大量笔墨写了彼物,有什么作用?”考查的就是他人他物的作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这一类题型数见不鲜。他人他物的具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