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整体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金桂珍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明心寺镇田坝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整体教学法包括两种,一种是以单元为整体,一种是以课文为整体。对于单元整体教学法,我们要注重整体设计,找到“教什么”和“如何教”,注重学法指导和精读略读区别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体教学法 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人们在实践中已经看到,传统语文教学由于受讲解分析法影响,把一篇完整的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教学效果很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传统的课文教学法进行改革。因此,我们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整体教学法,这种方法包括两种,一种是课文整体教学法,一种是单元整体教学法。课文整体教学法就是在教授课文时给学生以整体概念,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好内容主题,又要从细节上掌握知识。而单元整体教学法是基于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的编排设计。下面,我们分别论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单元整体教学法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法,就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设计这一组课文的教学,抓住主题,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到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应从这样几个方面努力。
(一)以单元整体为内容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教什么”和“如何教”。
(二)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况,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与学习能力培养。我们一个单元中,有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四种课型,我们不可能篇篇列为重点进行教学,只能抓好讲读课和阅读课,以教材为例子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课中进行尝试性学习,把此作为自主学习实践平台,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四)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转化为能力,才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我们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另外,对于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几篇课文,我们还要分清哪些是精读课文,哪些是略读课文,我们必须把握其特点,找准教学定位。实践中,我们应在这样几个方面着力。
(1)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有着一致的目标,但功能与分工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踏实有效”。
(2)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在教授过程中我们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自读自悟。也可以说,略读课文使学生唱主角,教师有幕前转到幕后。不过“放手”绝不是“放羊”,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一定要点拨。
(3)“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当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适度拓展延伸,让略读课文成为单元教学主题的延续,单元教学方法的整合,单元思想感情的深化。
二、课文整体教学法
所谓课文整体教学法,就是把一篇课文从整体上着眼,不再把课课文进行肢解到段、句、字词等局部中来。实践中我们常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在学生初步感知后,我们应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再带着要求自主学习课文。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这种方法虽有讲解分析之嫌,但与传统分析式教学还是有区别的,至少我们教师从思想上已有整体观念,淡化了分析。
总之,不论是单元整体教学法,还是课文整体教学法,都是对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实践探索。从二者关系看,课文整体是单元整体的一个部分,毕竟每篇课文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对于单元整体推进教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老师到学生都是刚刚接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基本把握住主题,从主题出发,围绕主题去浏览课文。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深化对主题的理解。而我们教师,对于这种模式,我们要加强课后反思,这是我们总结教学得失的有效平台,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方式。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每节课后必反思,反思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更好地应用这种方法。
参考文献:
[1]石璐,课文整体教学法的尝试[J].安徽教育,1999年。
[2]章慧中,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2016年。
[3]刘善仁,课文整体教学能力培养四环节[J].山东外语教学,1994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体教学法 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人们在实践中已经看到,传统语文教学由于受讲解分析法影响,把一篇完整的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教学效果很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传统的课文教学法进行改革。因此,我们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整体教学法,这种方法包括两种,一种是课文整体教学法,一种是单元整体教学法。课文整体教学法就是在教授课文时给学生以整体概念,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好内容主题,又要从细节上掌握知识。而单元整体教学法是基于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的编排设计。下面,我们分别论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单元整体教学法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法,就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设计这一组课文的教学,抓住主题,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到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应从这样几个方面努力。
(一)以单元整体为内容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教什么”和“如何教”。
(二)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况,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与学习能力培养。我们一个单元中,有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四种课型,我们不可能篇篇列为重点进行教学,只能抓好讲读课和阅读课,以教材为例子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课中进行尝试性学习,把此作为自主学习实践平台,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四)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转化为能力,才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我们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另外,对于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几篇课文,我们还要分清哪些是精读课文,哪些是略读课文,我们必须把握其特点,找准教学定位。实践中,我们应在这样几个方面着力。
(1)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有着一致的目标,但功能与分工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踏实有效”。
(2)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在教授过程中我们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自读自悟。也可以说,略读课文使学生唱主角,教师有幕前转到幕后。不过“放手”绝不是“放羊”,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一定要点拨。
(3)“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当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适度拓展延伸,让略读课文成为单元教学主题的延续,单元教学方法的整合,单元思想感情的深化。
二、课文整体教学法
所谓课文整体教学法,就是把一篇课文从整体上着眼,不再把课课文进行肢解到段、句、字词等局部中来。实践中我们常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在学生初步感知后,我们应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再带着要求自主学习课文。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这种方法虽有讲解分析之嫌,但与传统分析式教学还是有区别的,至少我们教师从思想上已有整体观念,淡化了分析。
总之,不论是单元整体教学法,还是课文整体教学法,都是对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实践探索。从二者关系看,课文整体是单元整体的一个部分,毕竟每篇课文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对于单元整体推进教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老师到学生都是刚刚接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基本把握住主题,从主题出发,围绕主题去浏览课文。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深化对主题的理解。而我们教师,对于这种模式,我们要加强课后反思,这是我们总结教学得失的有效平台,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方式。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每节课后必反思,反思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更好地应用这种方法。
参考文献:
[1]石璐,课文整体教学法的尝试[J].安徽教育,1999年。
[2]章慧中,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2016年。
[3]刘善仁,课文整体教学能力培养四环节[J].山东外语教学,1994年。